我的母亲

时间:2022-06-07 07:2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材把握:《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本文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个时代都相通的。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要把课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就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法及做人的美德进行讨论,让学生细细品味自然、质朴,又含意丰富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让学生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也了解自传的语体特点。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关于母爱的文章接触的较多,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体验,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对学习语文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针对于学生这些的特点,本文教学我主要采用以文感人,读文现人的方法,让学生在引导中独自体验,分析,品悟人物形象特点,进而使学生发出感激母亲这一呼唤。但他们也正是处于叛逆的年龄,很多孩子觉得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事理所当然的,他们很多时候不能理解自己的母亲更不能感谢自己的母亲,所以,这堂课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母爱,理解自己的母亲,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

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的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就能激活学生学习心向的潜在因素,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并设计以下的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感情。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任务品格特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度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情,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幻灯片,配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导入: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对爱的力量。老师板书:《我的母亲》 二、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2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



2


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三、读读母亲

1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A、找出重点的字

绰号(chuò)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庶祖母(shù) 文绉绉(zhōu) 舔去(tiǎn) 侮辱(wǔ ) B、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气量 文绉绉 面红耳赤 仁慈 侮辱 责罚 管束 广漠 宽恕 质问 2、请同学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看看母亲 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讨论: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了母亲的什么品性?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2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ff43735a8102d276a22f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