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和很多人所接受的教育一样,在面对历史与现在甚至未来的关系上,我们总是默认现实是从历史中演变、进化过来的,至少是人类社会在依照着不易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控制下一步一步地在必然和偶然的交相影响下前进着。现实中的每一点都能够在历史中捕捉到由来和嬗变的踪影,历史是存在着规律和终极本质的。 但是这一貌似真理的观念在福柯看来却不尽然、福柯认为很多“现在”的历史学家往往只是用当下的原则书写历史,因此,虽然他们也可以追溯历史渊源,但却无非只是在观念系统上论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进化规律而已。福柯的理论中,历史往往存在着断裂和碎片、而且往往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因此,用历史学家的方法只能在今人的世界里追溯到古人的遗迹;而福柯是通过研究各个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档案,来揭示产生不同知识领域的话语构成和实践,并由此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的扭曲的根源。 可以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我所理解的是,“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也许是从历史档案中,以当时、当地、当人的特殊性去理解具有差异性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地讲社会的推进理解成死板地规律。差异性、断裂性、最终的落脚就在于特殊性。) 那么,就要注意“历史档案”。福柯所谓的历史档案,在我看来也就是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面对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的话语实践,研究人们说出来的话语,亦即“说出来的事件。”福柯把那些尚未成为哲学概念系统和科学知识体系的“说出来的事件”称为“档案”。 也就是实践层面上,人们说出来的“话语”。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对语言问题展开了充分地论述。但是他不是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运用规则,也不是分析语言作为概念、判断同其所指物的关系,而是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变异的,即福柯所谓“话语实践” (这是理解福柯知识考古学中的难点,我也不太理解,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是社会事实、人的互动的网络体系是通过语言的表达被建构起来的?人们的话语的表达是主观的,实际发生的事实是客观的,何以在这两者之间发生主观去构建客观的关系?如果必然在这样的控制之下会发生断裂和变异,那为何还要以不可靠的主观去研究。唯一能解释的,我认为只能想福柯研究的不是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通过话语的表达可以揭示在这种话语体系中说话者所处的地位、群体、权力等人际问题或群体间的网络关系问题,就好像我们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一样,胜利者有资格去主宰话语权,而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的更替?) 这里的实践不同于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强调的以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行动过程,而是言谈、对话和书写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过程。他认为,话语实践不同于纯粹的观念或意识层面上的精神活动,因为言谈和对话说说出符号,都是可以感知的具有物质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思想内涵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因此福柯认为面对话语实践的知识考古学具有超越形而上学思辨的感性现实性。 总的来说,我认为,理解知识考古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去理解话语实践。 吴剑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d407b358f5f61fb73666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