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之人文情怀的培养

时间:2023-03-03 22:2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核心素养之人文情怀的培养

作者:陈海霞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5

我们的语文教学历经了多次的改革,现在是否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如何才能让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勃勃生机?如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一个有人道主义情感,一个有人性,能主动追求真善美生命境界的,而不是一个人文情怀残缺的

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中,在论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时,列出了核心素养在人文底蕴方面的基本要点中,就有人文情怀(另外两点是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并将其重点表述为: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面对一个个处于思想、情感、价值观萌芽阶段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和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呢?这里谈谈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人文情怀的唤醒:关注学生,体现语文教师的人文之情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文这样的知识传递和能力训练,更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往往是学生最为亲近的一个对象,最活生生的一个榜样。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身上充溢着人文情感的胸怀,对于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有足够的理解与接纳,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和尊重,领悟到自己内在心灵的需要,感到作为整体的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这样,有如春风细雨的滋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文情怀的芽儿就会在学生心灵中被唤醒。但是,如果我们一脸的师道尊严和权威,总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将学生当成被强制的学习囚徒,学生恐怕也难找到身上的了,那灵魂也是不健全的。当我们有了对学生更多的关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改变。 二、人文情怀的引领:立足文本,展现教材文本的人文之美

201791日开始,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编的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选文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的古诗文就有129篇。根据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以文化人;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材在变,我们的教学还是旧瓶装新酒?如果我们教学生学了大量考完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如果我们将学生束缚在无休止的作业和检测中间,这样的教育,还是真正的教育吗?教材的改变意义何在?

蒋勋先生说过,最好的文学并不是拿来做教科书的,也不是拿来做考试范本的,而是使人觉得活着有意义,让人感觉活着是幸福的。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指向文本本身,而是借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生命对话,指向生活,指向人的心灵。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教材文本,去寻找、展现和释放出文本上的人文之美,引领学生去感受美,去追求人性的美,逐渐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三、人文情怀的浸润: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走上打精神底子的阅读之旅

泰戈尔有几句诗是这样写的,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泰戈尔的诗句告诉我们,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变完美。虽然,一个人的人文情怀的生成,离不开其社会经历和人生际遇,但是,也离不开教育的培养和熏陶。当我们的教育,有如水一样的载歌载舞的浸润,这样,即使一时无法达到浸入而与之俱化的程度,久而久之,也可以入其心,润其魂。

语文教学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独特的人文优势成为学生人文情怀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语文,即语言文学,语言是基础,文学是根本。它总是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心灵,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文学语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学可给予人心灵的慰藉,情感的陶冶,拓展人的精神空间,正如巴金先生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语文教育的根本,就是用优秀文学真善美去浸润和感染,为学生打下一个追求美好事物的人生精神底子。

但是,现在我们学生阅读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每人平均看了 7.86 本书。而一些数据显示,俄罗斯54本,以色列50本,德国47本,日本45本。而且,由于功利化,阅读的目的多半也为了应试,一篇篇优美完整的文章被分拆成各种符号,被加工成了一个个僵硬死板的答案,没有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没有了学生个人的见解,更没有了自己心中的姆雷特白雪公主。这样的文学教育,怎能感动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情怀?课堂中,远离了美的陶冶,情感的感化,抛开了体验、想象和顿悟,这样的文学教育有意义吗?在课外,学生还愿意多阅读吗?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也是北大教授曹文轩先生指出,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还有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就是那些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那么一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读这些书的。而曹文轩先生也一直用童真与人文情怀兼具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用他的声音(讲座)和文字去感动和影响儿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阅读的重要性,我建议学校在每个年级都开设阅读课,每个学期都开设一个阅读,在阅读周开展全科阅读,科任老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从无字的到有字的绘本,从声音世界到文字世界,从默读、浏览、跳读到猜读,从部分阅读到读整本的书,甚至可以群文阅读,这样引导学生走上打精神底子的阅读之旅,让更多的优秀的文学去浸润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098f8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