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程粉荣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07期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了解祖国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矿产,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会爱、会恨,并懂得爱什么、恨什么。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变为学习的动力,精神的追求。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谈点肤浅认识。 第一,利用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方面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不仅是一种政治标准,而且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召唤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强大而献身的旗帜,因而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凡是写祖国美丽的山河、肥沃的土地、富饶的物产的课文,如《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幽径悲剧》《大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繁星》《春》等作品,都是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美的有机统一,因而能产生美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像有经验的导游那样,让学生借助教材饱览名胜,引导学生探幽寻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富饶土地和优美山川。 第二,利用教材中的古代、近代、现代的杰出人物的英雄业绩和重大贡献,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祖国,孕育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他们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似江河行地,是我们后代敬仰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 例如教材中的《木兰诗》《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所歌颂的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人物;《最后一次讲演》《梅岭三章》《老山界》等作品所歌颂的为祖国的解放坚持斗争、不惜献身的志士仁人;《始终眷恋着祖国》《地质之光》《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等作品所歌颂的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在科学技术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等等。应使学生知道,正是他们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崇高道德境界和伟大精神气魄,从而汇成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到这种巨大的人格力量,领略到报效祖国的那种震撼山岳、翻江倒海的气势,在钦佩和感动之中,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6dc32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