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日本

时间:2022-04-29 09:2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紫式部

一.生平和创作

紫式部是日本女作家,被誉为“大和民族之魂”,她的长篇巨著《源氏物语》是杰出的古典名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二,《源氏物语》

简要了解源氏物语的故事情节

把握《源氏物语》的多重性主题:从时代及作家世界观看,作品似乎要表现“罪与罚”及向往“彼岸净土”的思想;从日本独特的审美观念看,《源氏物语》的基本精神是“物哀”,即“对人生不如意的哀感”;从“物语”的性质看,《源氏物语》是一部描绘宫廷贵族恋情的小说;从社会学角度看,《源氏物语》反映日本平安王朝时代宫廷贵族穷奢极侈的生活、争权夺立的斗争及贵族妇女不幸的命运。

正确把握源氏形象:紫式部《源氏物语》精心塑造了源氏的形象,他才貌出众、秉性仁慈、多情多爱、一生坎坷。他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是平安时期贵族的理想人物。源氏一生,无论婚事、家事、政事,诸事不顺,是一个悲剧人物。

掌握《源氏物语》的艺术魅力: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又如美妙的多声交响乐;作品对人物复杂隐微的心理活动作了细微而有深刻的描绘,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且常常因风花雪月引起人物感情波动,情景交融,出神入化;《源氏物语》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

主要作品:1905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代表作),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主人公中学教员苦沙弥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作品还塑造了迷亭、寒月、东风等一系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1906年,中篇小说,《哥们》

1908年:前三部曲(《爱情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

1911年:后三部曲:《过了春分时节》(又译《春分过后》)、《行人》(又译《使者》)、《心》(是夏目漱石晚年创作的代表)

《明暗》(又译《明与暗》)是作者未完之作: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我是猫》中苦沙弥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近代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在其代表作《我是猫》中塑造的一个,日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苦沙弥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对现实不满,厌恶资本家,尤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

2苦沙弥的弱点表现在他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十分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 典型意义:

1苦沙弥的懦弱、无能正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


2他们即真砭时弊,不满现状,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是一群无所适从的弱者。 简析《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有着高超的艺术特色: 1作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

2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表达起来都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即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讽刺传统,又吸引了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插科逗趣,荒诞奇妙,猫态猫语等。 4语言即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 简析《我是猫》中猫的典型意义。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猫有其典型意义:

1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2猫是作品中有着特别重用意义的独立形象,即有动物的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

3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水缸淹死了。

《我是猫》的主题:作品通过猫的眼光和以苦沙弥为中心的几个知识分子的趣谈,对日俄战争、西方文明、金钱势力及社会恶习等作了尽情的嘲讽和揶揄。

夏目漱石创作思想特征:批判明治社会的黑暗,鞭挞利己主义,表现现代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命运。

夏目漱石创作的艺术成就:继承日本“俳谐”文学及“落语”的传统,具有幽默、风趣的特点;长于心理分析;作品具有可分可合、可长可短的特点;具有同素异构的特点。 《从此以后》是夏目漱石代表作之一。它在夏目漱石的创作中占有突出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从此以后》的思想意义:表现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明治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彻底的揭露。

主人公代助形象:他是日本明治社会的“多余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秉性聪明,具有细致的思考力和敏锐的感受性。起初热衷社交活动,厌倦后四处漫游无所事事,愤世嫉俗,与社会格格不入,忧郁、苦闷、怠惰。

《从此以后》艺术成就:细微的心理描写、情节安排颇具特色。以对比手法塑造人物、还运用暗示手法。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创作:成名作《伊豆舞女》《雪国》《千鹤》《古都》等

掌握新感觉派:1924年,川端康成大学毕业与同窗好友办刊物《文艺时代》,并撰写发刊词,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标志着新感觉派的诞生。该派从诞生之日起便打出反传统的旗号,


力图从形式和技巧上另窗新路。其艺术方法主要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意主观、重在感觉,在表现上采用自由联想,突破语言樊笼。 《雪国》 《雪国》情节 驹子形象:她虽然出身贫贱,沦落风尘,但不失人之所以为人的意识。她有自己的生活信念,懂得做人的本分,极力提高自我的价值,寻求生存意义。她是那个社会制度的受害者。 岛村形象:他体现了30年代日本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知识分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他耽于遐想,沉溺于非现实的虚幻之中,不断编织梦幻,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雪国》的艺术特色:含蓄凝练的文笔,将感觉描写同自由联想、意识流手法融为一炉,某些意象带有一定的象征、寓意性质,由纤细的心理刻画、缠绵的情谊渲染。自由灵动的联想。快速跳跃的节奏、意在言外的象征、简约含蓄的语言构成的独特的艺术风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853c9c844769eae009ed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