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评课稿

时间:2022-04-22 02:30:0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5.1.1 《随机事件》评课稿

评课者:黄佳娜

本节课李白梅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媒体与手写板书两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的教学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运用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赏识激励,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牢固掌握,成功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这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李白梅老师的《随机事件》这节课中,教师依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篇日记,引导学生找出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进而发现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思考探究活动中去,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随机事件》一课,李白梅老师引入新知识之后,出示了自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5-8分钟自学课本,先自主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

紧接着,李白梅老师组织学生回归课本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学生一起解决了问题一、问题二,让学生在问题中初步感知概念的雏形,之后归纳出本节的知识点:

1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2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3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1




在这节课中,李白梅老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投掷骰子,为了帮助学生会会判断什么事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教师设计以下练习:

1 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2 有一匹马奔跑的速度是70千米/秒; 3 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

„„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老师都精心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课堂最后李白梅老师给学生讲述“生死签”的一个古代小故事的练习。设计这样故事类的练习,让学生在读故事中,在故事的趣味性中学习,就不会把做练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第三,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如,“摸球试验 ”这一道练习提 ,考查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是这一节课的一个亮点,是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这一节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这节课中,李白梅老师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如,李白梅老师在提问时都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 很厉害” 、“很聪明”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此外,李白梅老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在这节课中,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c6a23d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