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史美中明理

时间:2022-07-29 05:3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寓情于史美中明理

作者:牛广芬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4



牛广芬

作者简介:牛广芬,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北京,100040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建议。

一、挖掘教材内容潜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其审美能力

历史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建筑等众多领域,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来对学生开展美育方面的教育。如讲中国古代的壁画、石窟艺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感受壁画、雕塑艺术的节奏美与韵律美、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体会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总之,美无处不在历史教材中,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内容,并能够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审美教育

笔者在高一讲授文艺复兴运动的时候,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人文主义”。如何让学生理解和体会人文主义的深刻内涵?笔者做了这样的教学尝试——选择绘画领域作为重点进行讲解。首先,笔者让学生看欧洲中世纪时的绘画,指导学生分析此时期的绘画特点:人物表情呆板、单调,线条僵硬,追求庄严肃穆,失去了对人物心理活动和表情的描写。然后,笔者出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画作——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引导学生欣赏这两幅画作,分析画作的特征:蒙娜丽莎坐姿优美,笑容微妙,时隐时现;拉斐尔的圣母像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慈爱,形体优美健康,是一位充满人性味的母亲。她紧紧搂住圣子,有一种不安,然而她的整个表情有一种悲悯人类的慈爱。

此时学生便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是根据作者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来自由发挥的。它们展现了人性的美,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更加关注人和人类生活,这就是人文主义在绘画领域的反映。

二、把握历史学科本质,寓美育于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进行美育的时候,应注意把握其学科本质,不能把历史课上成美术课、音乐课等艺术课,也不能把它上成文学鉴赏课。如在讲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第22文学的繁荣”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或者单纯地选取《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老人与海》等作品中的经典段落,来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与欣赏,体会语言的美感、人物的情感等方面的话,虽然教师进行了美育,学生也能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但这样的课程却失去了历史学科的特色。那么,如何将这节课还原成历史课,同时又对学生进行美育呢?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笔者分别从《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等待戈多》三部文学作品中选取经典段落,引导学生诵读、品味、鉴赏、分析,在这个环节便增加了学生对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设问:三部作品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请同学们根据阅读的内容,归纳出三种文学流派的特征(学生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eca7b7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