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池塘养鱼鱼体抗病能力的几种有效措施 作者:李 强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李 强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水产局,黑龙江鹤岗 156200) 摘要:池塘养鱼是淡水养殖业的一种常用方式,它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池塘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 关键词:池塘养鱼;抗病能力;有效措施 池塘养鱼能够获得高产,深受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随着池塘养殖单产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机率也在不断加大。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在鱼类养殖过程中,要消灭所有的病原体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可以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通过各种防病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鱼体抗病能力。以下为笔者根据多年的养鱼实践经验,把北方地区提高鱼体抗病能力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借鉴。 1 鱼种选择 要选择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的优质鱼种。养殖户要到正规有资质的育苗场购买鱼种,要重点了解鱼种父母亲本的来源、规格、繁育年龄等。 2 合理混养 大规格、多品种的优良鱼种,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一般高产鱼池,要求做到品种齐全(多达7、8个品种),规格合理。合理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使不同种类的鱼达到互惠共生的目的,从而提高渔池综合生产能力,对鱼病的预防也有较好的作用。不同鱼类的寄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寄主,别的鱼类对其有免疫力。混养的原理就是使一种鱼的密度稀松了,鱼体接触、传染、感病的几率也就相对降低。鱼池中可以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特别是混养杂食性鱼类,例如,混养鲢鳙鱼,可以摄食池中过多的浮游生物,能提高水体透明度。罗非鱼可以摄食水中蓝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黄颡鱼能摄食水中锚头蚤,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因此合理混养,对预防鱼病有一定的作用。 3 做好消毒 消毒包括鱼种消毒、水体消毒、饵料消毒和食场消毒。鱼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或药水浸泡鱼体,以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具体浸泡时间视水温高低、药物浓度、鱼种体质而定;水体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菌毒速克、鱼虫净等药物交替使用,每月两次。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坚持在精饲料中拌入1%的食盐或100kg饲料拌250g“鱼血停”投喂,每月一次,连续4~5天。5~9月是鱼病流行季节,每个食场每10~15天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一次。 4 科学调整放养时间 改春放为冬放或秋放鱼种,使鱼种提早适应环境。秋冬季节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容易捕捞、运输,鱼体不易受伤,也不易患病,做到鱼种早放养,早适应环境,早开食。同时开春水温回升后可立即开始投喂,鱼体很快得到恢复,从而增强了抗病力。 5 合理施肥 池塘在放鱼前、饲养过程中,要对鱼池施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或无机肥。施肥可以增加水体中各种营养盐类,满足池塘中鱼类对饵料生物的营养需要,使他们大量繁衍,给池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施肥应以无机肥为主,做到适时、少施、勤施,氮、磷、钾结合。同时定期施用生物菌肥,既可以增加肥效,又可以改善水质。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养殖中期还要适量追肥,追肥应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混合堆肥的浆汁为佳,也可追施化学肥料。如果施肥不得法,会导致池水水质恶化,使鱼生病。 6 科学投喂 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是增强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投饲的饲料要新鲜可口,营养成分齐全。饲料中不得含有病原体或有毒物质,要求不腐烂变质。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提高鱼类的摄食率。不得添加对鱼,人有危害的激素,根据鱼类不同生长阶段,选用蛋白质含量适宜的饲料,对于大而坚硬的饲料要进行发酵或浸泡磨碎后,再加工成适口的饲料投饲,以保证鱼类的适口性。根据鱼体大小,不同种类,季节,掌握合量的投喂量。注意要精、粗结合。增加投喂次数,鱼无胃,饲料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在总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喂次数,减少每次投喂量,使鱼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鱼体的抵抗力。每天实际投饲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程度等以及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调整,一般以3~4h内吃完量为宜。对于吃剩下的残饵,最好及时捞出,以免留在池内腐烂发酵,影响水体。投饲要有固定的时间,如果每天投饲两次,则最好选择在上午8~9时、下午3~4时投饲。密养流水池的投饲原则是“少吃多餐”。每天可投饲3次或更多。投饲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去吃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鱼类动态,检查吃食情况,清除残存饲料,而且在鱼病流行季节又便于施放药物,提高防治效果。根据鱼类食性不同,可设浮性饲料框或沉性饲料台。 7 调优水质 调节好水质,减少浮头的出现,可以有效防止鱼病的发生。定期加注新水及换水,长期保持水质肥、活、嫩、爽,使池水的透明度始终保持在20~30cm。科学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改变水体中溶氧分布状况,并可以排除有害气体。定期使用生石灰改善水质,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8 强化管理 养成每天早、中、晚巡塘的习惯,观察鱼类吃食、活动情况、池塘水质变化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做好养殖日志。通过巡塘观察,及时发现鱼病早期症状,及早检查及诊断,能及时进行防治,控制其发展。通过观察池水变化,可及时追肥、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改善池塘卫生条件,及时打捞水中杂物、残饵和死鱼等。养殖过程中,注意细心操作,防止鱼体受伤,养殖中后期,适时起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鱼,降低池内密度,使养殖密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降低饵料系数。日常管理、拉网捕鱼、进箱搬运、养殖操作要认真,防止鱼体受伤而感染疾病。做好人工注射、喷雾、口服或浸泡疫苗,使鱼获得免疫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296b73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