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的礼仪 《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周礼礼仪:吉礼 就是祭祀之礼。古人认为天地、宗庙、神祇关系到国运之兴盛,宗族之延续,故排列在五礼之首。吉礼一般按祭祀规模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类。大祀,包括祭天、地、宗庙、五帝及追尊之帝、后等,是古代举行的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仪,如无特殊情况,帝王都要亲自参与祭祀。 中祀,是祭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帝社、先蚕教民育蚕之神、七祀、文宣、武成王及古帝王等,一般由帝王派遣高官致祭。小祀,祭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伯、雨师、灵星、山林、川泽、司寒、马祖、先牧、马步、州县之社稷等,由帝王派官员主祭;地方上的祭祀活动亦属小祀。 周礼礼仪:凶礼 即丧葬灾变之礼。可分为五类:丧礼,是哀悼死者的礼仪;荒礼,指当某一地区发生饥馑疫疠〔li厉〕时,天子与群臣通过减膳、撤乐等礼仪表示自己的同情;吊礼,指当诸侯国或盟友发生水旱风火灾害时,天子与群臣派遣使者表示慰问;[礻会]〔gui贵〕礼,指盟友被敌国侵犯,国土残破,盟主应会合诸盟国筹集财物,补偿其损失;恤礼,是某国遭受外侮或内乱时,其邻国应当给予支持和援助。 周礼礼仪:军礼 是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礼仪制度。亦分五类:大师礼,指天子或诸侯的征伐活动,包括宗庙谋议、命将出师、载主远征,凯旋献俘等;大田礼,指天子与诸侯的定期狩猎活动,实质是训练士卒的军事演习;大均礼,指天子在畿〔ji机〕内、诸侯在封国内检校户口,征收赋税;大役礼,指各种由国家发起的营建工程;大封礼,指勘定各种封地之间的疆界。 周礼礼仪:宾礼 主要是指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所应遵循的礼仪。其内容分为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类。前四类是不同季节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有关礼仪,春天朝见的礼仪称为“朝”,夏天朝见叫作“宗”,秋天朝见叫作“觐”,冬天朝见叫作“遇”。会礼,指天子发现某诸侯国不驯服时,会合诸国兴师问罪,因其没有确定日期,又名“时见”。如果天子12年没有出巡,四方诸侯就要同来朝会,称为同礼。问礼,指诸侯不定期派遣下大夫作为使臣朝见天子,请安行礼。视礼,指诸侯每隔三年派遣卿一级官僚作为使臣朝见天子。此外,各诸侯国之间联系交往的聘礼也属于宾礼。 周礼礼仪:嘉礼 是喜庆欢会活动中的礼仪。可分为六类:饮食礼,即各级贵族、庶民的饮酒礼和进食礼;婚冠礼,包括公冠礼、士冠礼及婚娶之礼;宾射礼,即举行射箭活动分宾主、按等级遵循的不同礼仪;飨〔xiang 响〕燕礼,即筵宴之礼;脤膰〔shen fan 慎凡〕礼,是举行祀典后将祭肉分赐给助祭者的礼仪;贺庆礼,是遇到喜庆之事进行祝贺的礼仪。 上述“五礼”,主要是周代制定的礼仪制度的大致情况,以后各代对具体的礼仪根据社会状况的变化均有所损益修订。但仅从周礼即可看出,早在先秦时期礼仪制度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统治者要确立与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封建家族要维护自己的血亲关系,还是达官贵人、布衣白丁、贩夫走卒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婚嫁丧葬、迎宾待客、行为举止、言语应对,均有一整套礼仪规则可以遵循。只要人们都按照这套礼制各就其位,各安本分,那么贵贱、长幼、贫富即可区分,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即可确立,社会也便不会出现不安的局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79c737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