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老师需要有教育情怀 什么叫“情怀”?是感情吗?也许有那么点意思,但恐怕简单了。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天我想结合我的工作谈谈我对“情怀” 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当好老师得需要有教育情怀,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指正。 在一线教书时,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讲要视通万里、思接千古,做一个有“胸怀”、有格局的人。我也常常对我的学生讲要头正、臂开、腰直、足安,要求他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心胸开阔、刚毅耿直、安分守己。还有很多,不一一枚举了,但是,这都是什么?都是所谓“谆谆教诲”,和课堂教学一样是“言传”啊!不得不说它离我们的“身教”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们讲教育有“显性” 和“隐性”之说,顾名思义一个是看得见的,一个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些所谓的校园展板、课堂教学等等。而看不见的呢?很少有人提及,校园里种下的一草一木,角落里摆的一个小雕塑,老师作业本上批字的样子、走路的姿势,我们师生之间随时发生的事、简短的对话,等等吧。 近日,应一位老同事之请,去参加一个私人小聚会,酒席宴前见到了一位老领导,可以这样说,这位老领导在早前是可望不可即的!今天比邻而坐,感慨莫名。席间,听老领导讲了几件“小事”,记忆颇深,对这位教育界的老领导、老前辈由衷钦佩、肃然起敬。老领导讲的简单说有三:一是“槐抱椿”的故事;二是一点点奖励;三是关上门窗。仅此,便足以让人折服,成功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是要有“情怀”的。 “槐抱椿”的故事——老领导是三河市新集镇行仁庄村人,村里的小学到现在还在传承着很好的教育故事,“槐抱椿”就是其中之一。村里小学里有一棵老槐树,很久很久了,中间已经开裂,而这位领导曾在这里学习、这里工作,见证了老槐树经历的一段沧桑。后来经过自己努力,老领导从村里走了出去,到廊坊任职了,也可以说是成功了。那份乡愁牵挂着他,于是乎他提议在中间开裂之处种上一棵椿树,起名“槐抱椿”。第二年,椿树发芽了,而那棵老槐树更为繁茂了,一时节各地人士纷至沓来,“槐抱椿” 的故事出现了。溯今追昔,几十年的风雨,“她们”就在那儿给大家讲述着沧桑年华,多少才子佳人受到庇佑,从村里陆续走了出去,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家乡努力着,成了一段奇话。一个简单的举动,成就了美丽的故事,没有“情怀”成吗? 一点点奖励——席前,老领导又提到每年都会拿出一千元钱资助村里学校的学生。老领导讲钱不是甚多,也可以拿得更多,但没有意义,可以了,用这笔钱奖励各班考试第一名的孩子。听到这儿,我有些汗颜,我们这些怎么就没有这种“荫及桑梓”的情怀呢?笔者理解其意义有三:第一确实有激励作用,孩子得到的不是百八十块钱的东西,而是一份提携、一份召唤、一份鼓励啊,有了“它”,何愁不奋发有为?第二确实有带动作用,我们古人总讲要造福家乡百姓,怎么做?靠的绝不是有钱有势,而是有仁德之心,我奉上绵薄之力,唤起万千乡民仁德之心,行仁庄真的就“行仁”庄了!大家都有此心,何愁大事不成?第三呼唤社会良知、呼唤感恩之心,孩子之间彼此传送,非是为扬名立万,但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有位爷爷在做这件事,幼小的心里叨念着、默化着、浸染着。多年后,他们长大了,那份浸染就成了他们的担当与传承。一个简单的举动,化作成砥砺人的基石,没有“情怀”成吗? 关上门窗——老领导退休了,到一个新单位发挥余热,也许是闲不下来。他总谦虚地说自己可能在新鲜的教育理念上有些落伍了,在教育技法上可能现代化因素少了一些,就是帮人“看看摊儿”。真的吗?吕端大事不糊涂啊!有上两例,足见老领导是游刃有余啊!真正的“教育”上永远不会落伍的,因为传承数千年的教育绝非眼前这三五十年就能颠覆的,更是因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早已烙印在在脑海当中,一举手一投足,洋洋洒洒,尽善尽美,学生受益是终生的。老领导讲到一件事,每次放假前都会要求老师关上门窗并且将其拴好、扣好,由其是冬天、夏天,风雨无情啊!细节决定成败,此言非虚啊!这一点,就说明老领导做的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虚的飘的”没有实际意义。一个简单的举动,饱含着教育者的智慧,没有“情怀”成吗? 有上一说,又使我想起一件事。我刚到燕郊工作,在一所中小学一体化的学校里任职,低年级部一位高主任的做法值得我学习。那时候,自负的我总认为自己早已高屋建瓴,什么局面都经历了,每天总是嬉笑怒骂,个性张扬的。放学了,我便会去找一众年纪轻轻的伴当去玩耍。不止一次,我都看到那位高主任放学后总会沿着教学楼转上一圈。那一日,我问了,答案令我汗颜无地,她只是简单的一句“万一窗子没关怎么办?看看呗。”多么质朴!由此及彼啊!小事都干不成,坚持不了,大事不就成了空谈吗?“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单单是教给孩子们的。自那以后,我收敛了许多,知道自己要学的有很多,教书绝不是知识丰富就可以了,还要德行绵厚!要有情怀。 有人说,情怀超出了时间和金钱,是从我们情感的深处萌生出来的,一点一滴浸润着我们的内心。有人说,情怀就像梦想,你很难说梦想是什么,因为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当你觉得它很美好,特别喜欢,愿意去追求,带着一丝崇高感的、纯粹美好的东西和向往,那么它就是了。 所以,笔者认为教书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你的“德行”,是你的教育“情怀”,好好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教书?建议大家牢记,当好老师需要有“教育情怀”! 作者简介:张广民,男,生于1978年5月7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人。1997年6月毕业于天津市第二师范学校,同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教师、教导副主任、主任、学校临时负责人和学区副校长、校长等职。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逐步确立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教学理念,赢得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广大家长一致好评,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现任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学区中心校校长兼燕郊国家高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科科长,北京市写作学会京东分会常务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806347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