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后而自立 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份儿子自理人生,父母自理晚年的“父子协议”。该事件一经报道,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指责声,疑问声,批判声漫天飞扬。在笔者看来,儿子的成功正印证了一句老话:“化茧成蝶,破后而立”。此次社会实验,充分体现了人的力量,是一次成功的创新性探索。 然而,自古以来,任何敢于破旧立新的新事物,新现象,总是会在其萌芽阶段经受来自外界,来自传统力量的抵抗。“父子协议”的出现,更是如此。自经报道以来,无数批判其反伦理,反人性,反亲情,反社会的过激评论铺天盖地,视该协议为洪水猛兽。 有人说:“过早将毫无社会经验的孩子抛向社会,极有可能使其在社会的重压下失去健全,健康的人格,孩子出问题,影响的就是社会未来的稳定。”在笔者看来,此观点看似严密,实际上却藏着把孩子当温室花朵的狭隘观点。“生存”是最好的老师,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也长不大!将孩子提前抛入社会固然有一定风险,但是家长若能在暗中给予发展中的孩子以方向上的适度监督。非但不会使孩子的健全人格在社会重压下变形,反而能够大幅度铲除“巨婴”生存的土壤。 又有人说:“此举违背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反叛,是文化失落的新型表现方式!”在笔者看来,传统伦理关系不该成为制约社会新发展的绊绳。传统亲子关系适用于传统的农耕生产关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孩子年幼时,保障孩子的生存,并能使其成为农耕劳动力的补充;在孩子长大后,儿知感恩能够保障父辈老年生活。而在物产丰盈的现代,在独立意识,人文精神愈发凸显的今日,在“啃老族”“巨婴”猖狂无比,祸害家庭的现状下,新型家庭观,亲子观的出现,为什么不值得我们细细思索呢?为什么不值得我们给予试试看的眼光呢?都怪我们实在是缺乏走出旧制的勇气!都怪我们实在是没有看向未来的眼力!其实,需要走出温柔乡的,绝不仅仅是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们,更是我们那懒于探索,惧于创新的陈旧思想。试试给点宽容,当是改革开放深化背景下中国人应有的心态,试试又有何妨? 其实,孤独何尝不是人生的底色呢?出生时,我们和母亲斩断相连的脐带开始,孤独就来了;第一次离开家上学,挥别父母进入校园时,孤独就来了;长大成家立业后,孤独依然相随,因为和父母——我们的来处,更远了;垂暮临终时,孤独成了我们自己,并在那终结的一刻传给了余下的亲人。“父子协议”也许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消解了亲情带给人的温暖。但谁又能说得定,它不能帮助我们早早地认清生活的本质,消解那,麻痹那漫长孤独带来的寒冷呢?毕竟,破后而自立的蝶,拥有了从仰望光明再到拥抱光明的力量! 所以说:给新事物一点宽容,给新可能一点希望,未尝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未尝不可能给我们拥抱新活力的新力量! 1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dd5d26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