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财富者”的“被社会责任” 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身边多了一样流行的事物叫新浪微博,它几乎掀起了互联网的又一场革命。有人说,新浪微博改变了中国媒体的传播方式,是21世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实现了传统媒体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的社会责任——广开民智,并且在不经意中,以点带面地推动了社会变革。 我说,没错,这是精神层面上的里程碑。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经济生活方面的里程碑,它简直为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马云的支付宝,有了支付宝,中国人才正式从传统购物时代大跨步走进电子商务时代,让人们足不出门获取商品成为了现实。并依此养活了大批中小企业和个人经营者,并且竟然盘活了整个物流行业。 兰德说,财富创造者是发明者和革新者。他们自己创造并且利用机会。他们不等待潮流,他们自己设定潮流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来说,不论是新浪还是阿里巴巴,不管他们创造的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无论如何,能改变历史的人和企业,值得我们付出最真诚的敬意。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不能以最大的善意去从结果倒推原因,从而认定每个企业初衷里就具备“改造社会,造福于民”的社会责任感。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明确提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事实上企业的初衷永远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可以想见,它们的肌体里流动着各种不为人知的黑色血液。只是在他们追求利润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缘巧合,逐渐“被”渗透了社会责任,从而走出了一条看似有社会责任感的康庄大道。 在我看来,如同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企业的“(被)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面:附加效应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利润的扩大往往是建立在规模效应上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追求做大的原因。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通过构建产业链等形式引发了大规模的公众参与,继而社会效益不期而至——比如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从而顺水推舟地成就了“社会责任”这种副产品。 第二层面:公关需要 在传播学和广告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公共关系的需求也远远超过了上个世纪。怎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也是具有一定远见的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而通过宣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来提升企业形象,是目前普遍被选择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 兰德认为,在世俗眼光中,商人有着“谋取利润必然是自私自利(邪恶的)”的原罪,从而很容易变成被攻击的对象。马云的讲稿中大肆宣扬 “我们要出让利润帮助中小企业过冬”,被大家广泛质疑为“作秀/不得不这么做/为了长远的利益”。从此可以看出,马云已经发现,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方式可以洗刷自己作为商人的原罪,当然这也正是公关需求的表现形式。 此外,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企业内部员工也是一本万利的激励方式。 第三层面:精神追求 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一些企业家具有真正发自灵魂深处的社会责任感的,相比于物质利益,他们的需求已经上升到层次更高的精神回报。当然如果严谨点说,至少他们表现得更像“真正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坚持投身慈善的香港李嘉诚和大陆陈光标,也许对比于公关需求,精神追求的外在表现仅仅是“时间”和“数量”的区别,但能对一件颇具社会效益的事情持之以恒,而且在别人又无法觉察其有显著目的的情况下,我们就认为他们是出自单纯的善心,又有何不可呢? 我一向认为帮助他人(不仅仅指公益事业,也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包括有些成功人士提携年轻人)是比踩踩孤儿院送两包大米更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这可以出自于人性本质的“善良”这种主观感受,也可以是作为企业主高瞻远瞩,放长线钓大鱼的理性选择。所以尽管“(被)社会责任”分为以上三个层次,但无论是什么初衷,只要做了事情,就都值得尊敬和赞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50a41ea8114431b90dd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