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微教案 学科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演示和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二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本节课通过演示和动手分实物,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从而理解除法的含义,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已有生活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至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创设大熊猫生日派对分竹笋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大熊猫生日派对。 创设情境,兴趣。 二、“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1.情境:大熊猫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它要把12个竹笋平均了解“平均分”的过程,知道“把物品平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均分时就可以用除2.动画演示大熊猫分竹笋的过程。 法表示”。体会除法 来源于生活。 三、“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 1.创设情境:大熊猫要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几 盘。 认识除号及除法算2.每4个竹笋放一盘,就是每4个竹笋为一组。画一画,20个竹笋式。进一步理解除法能分几组,也就是能放几盘。 的含义。归纳总结除 法的意义。 四、创设情境:把8位小伙伴分成2队进行拔河比赛,每队有几人? 运用学到的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五、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平均分配物品的事情,你能把问题题。 画下来并用除法表示吗? 七、实践反思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微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微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参体验各种活动,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建构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听完微课完成“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平均分配物品的事情,把问题画下来并用除法表示”时,有的学生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3份、4份、6份,有的学生把10个糖果平均分成了2份、5份……;我就请他们用上“平均分”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抢着要上来表现。课堂成了充满体验和乐趣的百草园,收获了孩子们放飞思维的惊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b5e98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