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二) 复习笔记

时间:2022-09-14 07:1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庭坚的诗文论思想上,黄庭坚受理学的影响,十分推崇周敦颐,肯定“道”在文学创作中的本体意义,他的诗文批评理论往能突破自己对理学的推崇。这表现在:1强调诗歌的“忿世疾邪”的怨刺作用,但又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2诗歌创作要以理为主。3、点铁成金和夺胎涣骨说。4视法度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提出“点铁成金”的观点,而“夺胎换骨”说则出自于惠的《冷斋夜话 №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诗学批评 《沧诗话(本书针对江西诗派,同时也抨击了永嘉四灵及其影响的江湖诗派)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作品之:《诗辨》,是全书的总纲,阐述作者的基本理论主张;《诗体讨诗歌的体制,研究艺术格和作家流派诗法,着重在研究具体的诗歌写作方法,也涉及到某些创作的具体问题;《诗评,包具体与审美欣赏,在评论历代作家作品时从各个不同侧面来展开基本理论观点;《考对一些诗篇文字与作者从考据与鉴赏的角度进行辨定,部分材料反映了他本人的诗理论。 1“别材”“别趣”说。强调诗歌区别于其文章的特殊艺术规律。2以禅喻诗:妙语以禅喻诗是《沧浪诗话》的最大特色。所谓妙语,指学诗写诗时产生的犹如学禅领悟真如佛理一样的认识飞跃,带有非理性的直觉思维,领悟诗的兴趣和艺术本质。严羽将妙语作为学诗作诗的基本方法,包含四层意:一,只有妙语才能理解和领会前人的诗才能懂得诗的特质;二,靠妙语,运用形象思维,才能作好事;三,善于妙语的人才是真正的诗人;四,各人才智不同,因而悟有深,有分限,取得的艺术就不一样。3盛唐为法。

羽前后比较重要的诗话,六一诗话》,有范温的《潜溪诗眼》,惠洪的《冷斋夜话》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张戒的《岁寒诗话、王若虚的《滹南诗话》等。其中,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对江西诗派及苏轼的批评颇为激烈。其诗学观点主要有:一,言为本。二,倡导含蓄蕴藉的诗歌美学。 清照《词论》 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从词的合乐性和诗词风格的不同,严分诗与词的分别,维护词合乐歌唱的本特性

灼词 灼,字晦叔,号颐堂,著《碧鸡漫志》其论词,认为诗、词同源,则体亦同。高度赞扬苏轼,贬斥柳永和李清照等从抒情这一层面肯定苏轼的词作,赞同苏轼以诗为词,抹杀诗与词之间的分别 炎的《词源力倡“清空骚雅”说,对辛弃疾、柳永等人的词均持批评态度,论词张谐音,以雅来要求音律。张炎的《词源为全面地总结了婉约词派的理论。《词源》提出的三个评词标准是:雅正,意趣高,清空

义夫《乐府指迷:沈义夫最推崇周邦颜词。

元代文论以方回的《瀛奎律髓》为开端,



以杨维桢为总

好问《论诗三十绝句以诗论诗,表述自己的诗学理论主张。其论诗: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颂扬为主,称颂阮籍、陶潜二人,标出了古诗的三种风格或境界:曹、刘之慷慨,阮籍之沉郁,陶潜之天然与真淳。批评这一时期的两个文学象:潘岳之伪和陆机之靡,肯定陈子昂鄙薄梁、追踵汉魏的诗学主张“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对于唐诗,推杜甫认为元稹对杜甫的评价不准确。对宋诗,认宋诗之病在于出奇与古人同。虽苏黄二家犹不能不受世风之影响,甚至推波助澜。以致形成沧海横流的局面。对苏、黄,元好问既有批评也有肯定,其矛头主要指向一味求新求变、不知学古的苏、黄后学,违背诗歌创作的正途。他以师古作为评判诗歌的标准,立场偏于保守,对文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他对唐诗的价认识不足,对宋诗又贬义过甚。由此可见强调实力、求真情、不雕琢、本自然是其诗主张。

简述元好问诗论的主要内容。1)强调作家要有真情实感,以展现胸中不平之块磊。2艺术推崇高古雄浑、醇雅自然诗风,而批评六朝绮丽以及中唐的险怪风气。3的诗歌主张主要见于《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批评作家作品中显示他的论诗宗旨,史论合。

简述方回诗论的基本内容。1)方回的诗论主要见于《瀛奎律髓》一书,该书总结了江西诗派的创作理论。提倡重兴江西诗派。2导“格高”之论,强调人格与诗格的关系反对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诗风纤弱的情况。主张师法杜甫及江西诗派的宗师。3)注意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的时代精神。

金元时代理论性较强的曲论专著是钟嗣成《录鬼簿》,是一部戏曲史料著作且有戏曲论。

明代诗文批№高《唐诗品汇示唐诗术发展的规律。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论诗重在音律声调,认为“诗之有异于文者,以其有声律讽咏,能使人反复讽咏以畅达情思,感发志气。并从格与调两个方面去辨诗 后七子的诗文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他们共同的文学理念。谢榛著有《四溟诗话》其诗学理论如下:1、妙在含糊,方见作手。认为诗应具含糊的朦胧美。具有朦胧美的诗歌才是好作品。对诗的解释应具多样性、灵活性。不应拘泥于其所表现的物象、不可太实。2“自然妙者上”的诗歌美学。榛认为“妙则天然,工则浑然,二体之法至矣尽矣”指出:“自然妙者上,精工者次以诗的表现是否自然作为诗歌优劣评价标准。

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观。

答: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提出文必秦汉,文必盛唐严守古法,模拟形式,基本上是从复古到拟古。前七子掀起的文学复古运动,对“台阁体”和“理气诗”

一类的诗歌,有一定的冲击和批判作用,但由于其理论和创作上的局限,片面追求形式的模拟,对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他们在前七子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地宣扬复古、拟古的张,给文学展带来了更消极的影响。 世贞的艺苑卮言》是前后七子中一部中的文论著作,在此书中:1、他探讨了才思与格调的关系。指出由才思产生格调,格调为才思的境界。换言之,诗文的格调是作家才思的体现,反过来格调对才思起一定的规作用。2师古和师心并用。3、法不累气不累法

胡应麟《诗薮》的诗学批评。胡应麟是明代诗学格调论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王世贞格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诗论观点如下:1以代变,格以代降;2体格声调,兴象风神。总之,格调包罗万象,是诗歌艺术总的体现。他把格调从体格、句格、格律、声调等狭义的形式中解脱出来,使之具兴象、风、风韵等较为深厚的内涵。 顺之的“本色说:所谓的本色,不用任何修饰,就是“直写胸臆”“开口见喉咙。但是,他认为,本色有高卑的不同。本色搞这不雕琢文字,所以自然的具有“真精神和千不可磨灭之见主张为文不应该去模拟抄前人的作品,而应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 贽的“童心说李贽是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反理学,反传统,提倡人性解放,旗帜鲜明地要维护人欲。其文思想的核心是《童心说》 所说的“童心”是指人的初心;“童子者,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人之童心本来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但由于后来读书太多,反而文过饰非“以假人假言,欺骗天。他对六经《语《孟》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是“道学之口实,假人渊薮是与童心说相对立的。李贽认“自发之于情性应解“止乎礼义”的束缚情之所至,嬉笑怒骂,皆为文章,而且是天之至文

袁宏道的“性灵说”1、尚真,倡导诗文创作必须书写个人的性灵,作家个人的内心感受。2、尚趣,崇尚自然平淡的艺术美。3世道既变,文亦因之。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演变。文学也不能不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是事物与文学的发展规律,复古是可取的 明代的戏曲批评

高明《琵琶记》第一出的开场《水调歌头》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观点,调戏曲应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 朱权-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其戏曲论如下1、强调戏曲的社会功能。认为戏可以“致人心之和,有益于社会的教化;而且,具有“以饰太平”的粉饰太平的社会用。2、总结了戏艺术。包括曲体类型、乐府格式、修辞、戏曲题材、音律和文采等许多方面,并对元明两代的二百多位曲家作排列和品评。3注意到剧本是舞台演出的础,在戏剧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世贞的“使人堕泪说”王世贞著有曲藻 附录于《艺苑卮言。他不赞成何良俊的本色说,强调词藻的华美,戏曲应具有强烈的术感染力。

徐渭的戏曲批评:著有《南词叙录》等。其曲理论有:1、反对骈俪藻绘,提倡本色自2、反对以传统宫调束缚南戏。在徐渭看来,传统宫调只符合古代歌曲。南戏的曲调“即村坊小曲而为之取其“顺口可歌”传统宫调毫无关系。3南戏史料学。徐渭所著《南词叙录》叙述了南戏的起源、据目及风格特征、发展历史等,是最早的研究南的史料学著作 晚明的戏曲批评

临川派和吴江派之 论源于《牡丹亭》剧的评论和改编,而焦点则是戏曲创作重音还是重意趣。

简述吴江派与临川派论争的主要内容。1两派争论的焦点是针对《牡丹亭》的评价问题,并由此延伸为两派的理论争锋。2)吴江派的观点主要是认为此剧虽好,但不合格律。而汤显祖则认为戏曲以意趣为主,音律为次,表示要继承关汉卿剧作的现实精神和王维雪中芭蕉的浪漫意趣,维护《牡丹亭》艺术精神3)孟称舜继续发挥了汤显祖关于艺术典型的理论;王思任从人物塑造方面高度赞赏《牡丹亭》的成就。他们极力反对吴江派对《牡丹亭》的任意删改,认为只有像《牡丹亭》这样具有奇幻之事、奇艳之辞、瑰奇之情的作品,才能传世不朽。4两派之争,双方各有道理,但也各有偏激,所以当时也有一些批评家采取折衷态度,指出双方的不足,主张应兼顾音律和意趣两方面。5)两派关于《牡丹亭》的争论,涉及到文艺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当二者出现矛盾,自应以内容为主,形式次之,所以汤显祖坚持的原则是基本正确的,但毕竟不两全其美。 骥德《曲律:王骥德,字伯良,明后期戏理论家,著有《曲律所论涉及到宫调、板眼、宾白、章法、字法、用事诸方面,是明代最为详备的戏曲论著。主张“法与词两其极”之外,还强调戏曲的社会教化作用倡“本色”与“文调”兼而用之。 天成《曲品:吕天成,字郁蓝生。主张以“临川之才,协吴江之律,合之双美,离之伤”。他将汤显祖置于上之上,又将沈置于汤显祖之前。此外,他讨论了当行与本色,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彪佳《远山堂剧品《远山唐曲品》《远山剧品》评杂剧远山唐曲品》评传奇均以“妙、雅、逸、艳、能、具”分品。其评的标准时“商音律而兼词华”。他重视戏的题材与思想内容,强调戏曲的社会作用吕天成不同的是。他比较重视戏曲的结构 代的小说批评

明代后期的小说点评最有影响的是李贽和叶昼。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中将《水浒传》做是和《史记》一样,是“发愤之作”,概《水浒传》的主题是是“忠义”,梁山好汉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上自帝王,下



百官,都应读《水浒传》,用《水浒传》中表现的忠义精神去治国平天下。

叶昼对该书的主题认为是“义”而不是忠,批评宋江是“真强盗,假道学”。关于艺术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上,他认为: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逼真,所以为妙。他还品评了梁山好汉及《水浒传》文字的优劣,在做具体分析时,指出“同而不同处有注意到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和共性 冯梦龙的小说理论 1、关于小说的历史分期,在《古今小说序》中本着“史统散而小兴”的观念。2小说的的通俗教化而论,3、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认识 清代文学

明末清初三大家是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黄宗羲文学批评:1问道合一文学本体论 2文学作要有自己独特个性 3“一时之性”与“顽固之性情”

炎武文学主张:1崇尚功利 2以创新推动学的发展。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文学批评著作主有《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外编)论诗之语被辑为《姜斋诗话1情为诗歌的本体。王夫之提出“诗以道情”的观点,但他主张将“性”与“情”融为一体,提出“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的新思想。 2情、景论。认为情景互生,两者统一,不可分割。情与景互为依存,情总是化为景或通过景来表现。情居主导地位,而景则是居于从属地位。情景有机融合,和谐统一,才能造出具有浑化意境的诗歌作品。 3法为诗。在诗歌创作中,王夫之反对墨守成法,倡导活法为师,大力抨击文学史上束缚创造的种种诗法和画地为牢的诗派。

神韵论:其代表人物是王士禛,王士禛神韵论是对诗歌艺术意境的审美要求,它要求诗歌应达到一种清远闲淡、含蓄蕴藉的美学境界;此外,神韵论还包括蕴藉空灵这一美学境。

调论 格调论的代表人物是叶燮,歌所表的客体,是理、事、情。诗歌的创作主体是由胆、识、才、力这四种心理要素组成 沈德潜诗学批评:1 其论诗极为重视诗歌的治教化作用 2 同样重视诗歌的情感表现 3 力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歌美学 4 格调 性灵论清代性灵诗论的代表人物是袁枚,他提倡的性灵论,源于反对沈德潜的格调论他曾大力抨击格调说,力主性灵诗论。性灵词在袁枚的诗论中,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 情实感 2 机。灵机即今人所说的灵性感相近 3 趣。即轻松活泼、诙谐洒脱的情调,是诗人内在精神灌注于诗作中产生的动的易趣盎然艺术感染力

肌理论代表人物是翁方纲,所著有《复初斋文集《石洲诗话。他推崇宋诗,倡导肌诗论:1 肌理之内涵,肌理说的关键在理字2 作为诗论的“肌理”说 ,大体分为义理、据、词章,认为三者可以统一,无区别。3 推崇宋诗,主张以理入诗,讲究诗法,其诗重宋轻唐。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

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一。

城派的古文理

1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被称为“桐城派”2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3方苞《望溪文集出古文“义法”理论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刘大櫆《海峰先生文集论文偶记》他将古文要素分为“行文之道“行文之实”两个方面。4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论文主张:①他强义理考证章三者兼备②还提出“八要”神、离、气、味、格、律、声、色,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③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有《惜抱轩诗文集《古文辞类篆》

阳湖派的古文理论:要代表作家张惠言,主张:1以学济 2、散兼

阳湖派出现于清代乾嘉时期,是桐城派的变种。其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李兆洛,故称阳湖派。他们不满于桐城派的贫瘠,追本求源,把向诸子百家学习作为起衰救弊的具体途径,实际也是一种传统古文自救的理

阮元的骈文理论梁昭明太子文选后序》1六朝人文、笔之别的基础上,他重新讨论文、笔之别。2他指出孔子《易》《乾《坤》两卦所作的解释《文言》“几于句句韵”3他力倡的“文”,还有“沉思翰藻”一方面的内容

NO:简述王夫之对诗歌性质和特点的认(简王夫之“诗以道情”的理论主张

1王夫之继承公安派和李贽等人的诗学理,提出“诗以道情”的主张情”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诗歌是请的载体,抒情、动情是诗歌最根本的美学特征。这是对宋明程理学在观念、性质上混淆文学与学术著作别的澄清。

2王夫之在“诗以道情”的基础上,进一明确了“情“性之情“性“情融于一体。认为“情”与“性”是统一的,开了“性”情”也就无从谈起。而“性即是“理”体现于人而显示出的热点规律和质,把诗歌的言情与主理结合起来 3夫之有“情”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人们独特的心理情绪,又与伦理道德密不可分“情”中有“欲”,也有对时政得的品评和感受在内。此他主张诗歌“有性有真情”,强调诗歌应该表现积极、健康的真情,个人感情应与社会伦理、道德相统

NO:王夫之是如何论述情”“景”的关系的(简述王夫之关于诗歌审美意象的基本理)?

1王夫之认为,艺术构思熔铸意象的过


程中,情与景不相分离。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与自然社会的生活图景,在作家头脑里相

出了新寄托说宋四家词目录序论“夫的。其主要理论见《译印政治小说序《小,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说与群之关系》等篇 2)强调小说的社会互生发、相互诱导、相互包容,生成审美意,物化为诗的形象,并创造出诗歌的意境 2意象中情与景结合的程度不同,会使诗歌审美意象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其一,情与景妙合无垠是他心目中最高的审美意象形态,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现象与本质到和谐统一;其二,景中有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的审美情思,全在景物描写之中;其三,情中有景,指诗中的景物经过诗人审美情思的溶冶,浸润着浓郁的审美情感,实际上是把诗人的审美情思凝聚成为鲜生动的审美意象。

3王夫之的“情景相生”论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作深入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的,要求它们包孕生活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情感,能通过景物表现出来,也只有生动的景物能蕴含动人的情思。所以王夫之明确提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康熙﹑乾隆时期﹐词坛主要为浙派所左右。浙派标举南宋﹐推崇()()一味追求清空醇雅﹐词的内容渐趋空虚﹑狭窄。到了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更是专在声律格调上著力﹐流弊益甚﹐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攻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蔚然成风﹐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所倡导的主张更加切合当时内懮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其影直至清末不衰

述常州词派的主要理论。1)常州词派以张惠言为宗师,与其弟张琦编有《词选》,常州词派的理论范本。(2)推尊词体,扩充词体的社会意义。常州词派注重词体的艺术本质及社会功能,认为词与诗一样同属正文学之列,强调词除了表现封建士大夫的忠爱之情和“不遇”之感之外,也应表现重大社会政治历史内容和相关的思想情感,加了明显的时代生活内容。(3强调比兴寄托,注意探索词体的艺术征与审美规律。4以比兴寄托作为区分正变的重要标准,对唐宋词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系统的清理,为初学者指出问途词学的路径。

5常州词派直接针对阳羡和浙西词派的流弊而起,这是时代和词体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他们以儒家诗教为指导,始终未能逾封建道德规范 惠言的词论1推崇词体。2崇尚比兴。 为词具有“《诗》之比兴,变《风》之义所以,张惠言在自己所评选的《词选》中竭力发掘唐宋词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及这一手表现出来的词人的寄托。

济的词 在词学上,编有《词辨》,其论如下:1词史说。周济亦推尊词体,是就的表现内容而言的。2正变说与词统的建 浙派词的正变说以婉约为正放为变而周济分为正变,是以是否具有温柔敦厚的学风格为标准

3:新寄托说。在张惠言寄托说的基础上,他

曲结构 人郑之文说“传奇之难,不难于填词,难

结构”戏曲家在戏曲创作中,关心结构。

1:结构第一。李渔明确提出戏曲创作中“结

第一”的理论主张

2:立主脑。对戏曲结构进行设计,必须先立

主脑。他指出主脑包含:一是作者立言之本

意,主题与作者意图;二是一人一事,剧作

中关键人物或关键性事件、物件。为能了能

主脑,他主张“减头绪”与“密针线”,突

出主干情节与注意场次与场次之间的照应联



戏曲情节虚实论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

立“审虚实”一款,讨论戏曲情节的虚实

认为,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是虚构的

人物形象的塑造,应该是将现实中的真人真

事进行概括与集中,近于鲁迅所云“杂取种

人,合成一个

曲语言 李渔主张:1贵浅显2贵机趣

3:个性化4重视宾

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对《水浒传》

评点1性格理论。圣叹认为小说重在塑

人物形象。《水浒传》的成功在于其塑造出

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

术魅力2:叙事理论A说重在虚构 B

叙事观点。金圣叹第一次关注了小说的叙事

观点,并对之进行探讨。他把小说的叙事观

分为“从作者笔端写出”与“眼中写出

叙事观点中的全知观点与限知观点

纶、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评

1:历史正统 2:历史小说虚实论 3

篇小说结构论 A、确立关目 B、应注意照

与中间关锁。

竹坡的金瓶梅》 1他是第一个对

金瓶梅》作全面分析并自成体系的批评家

重于对此书主题的阐释。2提出了“泄愤

寓意”说与“苦心”说,来解释《金》

主题。3论生活真实与艺术实的关系。

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主的“世情小说”4

论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张竹坡认为《金瓶

塑造的人物具有性格化的特点.5张竹坡还

总结了《金瓶梅》在结构完整复杂上所取得

成就如在《金瓶梅寓意说》中,他指出

稗官者,寓言者。其假捏一人,幻造一事

虽为风影之谈,亦必依山点石,借海扬波。故《金瓶》一部有名人物,不下百数,为之

寻端竟委,大半皆属寓言。庶因物有名,托摭,以成此一百回曲曲折折之书 小说界革命 指出欲新民,必自新小说“浅而易解“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受之空气”而且,小说之支配道也,复有四种力:尽管这四种力量不为说所独有,而与其他文体相比,“此四力所易寄者,惟小说。”另外,倡导小说界革命的有夏曾佑《国闻报附印小说缘起》《小说理论》以及狄葆贤《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文。

简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理论(1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1902提出

政治功用,提高小说的地位。他提出“小说

为国民之魂”的口号,明确把小说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政治目的联系起来,要求小说为政治改良服务。小说一方面可以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另一方面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宣扬维新思想,对民众起到认识和教育作用。总体上说,梁启超夸大了小说的作用,而对小说本身的艺术特点不够重视3)为了充分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用,梁启超对小说的本质和特点作了探讨认为小说的特点不仅在于“浅而易解“乐多趣,而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沉浸于作家所想象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开拓眼界,广阔心胸,在阅读小说中,读者的潜能获得一种替代性实现;小说把生活变成了人们观照的对象,读者在这里咀嚼人生,品味生活,加深对于生活现象和本质认识。阐述的小说这四种“熏“浸“刺“提”力量,对读者的情感思想以及社会人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4)梁启超不仅重视小说的政治教化功能,而且揭示了小说的艺

术特点,对我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产

了促进作用。

陈衍的诗论<<遗室诗话>>遗室论

以及辑有《近代诗钞》等。 献著有《复堂类稿《复堂曰记》在词的接受上,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未必不然”。陈廷焯著《白雨斋词《白斋词话 国维词 A提出了境界说 B“有我之境”“无我之境”C隔”“不隔鲁迅的《摩罗诗力说》鲁迅以之指浪漫主义文学。他认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有深趣者,实莫摩罗诗派”。这是因为浪漫主义文学具感染力,而“要其大归,其趣于一: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而且,“人得是力,乃以发生,乃以漫,乃以上征,乃至于人所能至之极点。”在摩罗诗派这种艺术魅力的感染下,人能把自的潜能发挥到极点“而汙浊之平和,以之将破”“上极天帝,下至舆台,则不能不因变其前时之生活”。正因如此,鲁迅极力推、倡导摩罗诗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cd3667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