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运营管理分析

时间:2023-01-21 09:4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宝钢股份运营管理分析

査冯超 144A2315

一、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宝钢的现状具有普遍的代表性。21世纪至今,宝钢通过管理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建立了相互协同合作的组织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规范了公司管理流程,提高了运作效率,实现了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了精简高效、授权合理的运营管理体系。 (一)对钢铁生产单元以集中一贯管理为主线

宝钢对钢铁生产单元采取纵向结构上的集中管理,即主要管理权限和管理业务集中在公司,由公司集中领导、决策,统一经营。同时各职能部门面向基层,以服务生产现场,满足生产需求为第一要务。在横向结构上则实行一贯管理,各项管理业务,在坚持专业分工的前提下,简化横向分工,减少管理环节,实现机构的扁平化。 (二)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保证

为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宝钢将企业财务管理和计划管理结合起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结果考量、差异分析、绩效评价、考核激励和改进完善的闭环管理,将投资、采购、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置于预算控制之中,既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运行,也及时规避了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以扎实的基础管理使宝钢经营整体处于长期稳健的良性循环之中。 (三)以战略绩效管理为导向

宝钢初步建立了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实现绩效管理对公司战略执行的有效支撑。通过绩效评估,重点分析公司KPI指标和各部门绩效,揭示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等。

(四)以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化系统为支撑

利用计算机集成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BPR业务流程再造,宝钢建立了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系统,规范企业管理,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准确,便利,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与目标,在遇到事故时做到有迹可查,上诉生产源头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

二、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因素

(一) 成本管理

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以及利润空间大小。因此,降低成本就成为成本管理的重要任务。成本费用水平降低的多少,可以作为评价成本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也是进行成本管理工作考核的依据。

我国的钢铁行业经过数十年的飞速发展,其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趋于完善,制造工艺水平与国际接轨,从生产源头进行成本降低的空间已经很小了,此时,设备维修及保养就成了一个新的成本降低点。同样以宝钢为例:

宝钢的设备维修方式从预防维修逐步走向状态维修,这是因为设备状态维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提高,即降低维修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实现设备状态维修之后,可以通过适时的维修来避免重要设备故障,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作业,依此在有限维修经费中寻求优化分配使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件,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 2、通过设备的状态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自动化系统的完善

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能否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实现企业生产及综合管理自动化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宝钢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其自行设计、自行开发的,是首次在国内钢铁企业中建成的完整综合自动化系。 1、实现了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设计

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基于层次架构的设计和自愈合网络技术构建大型企业主干网,在国内制造业中首次采用了融合网络技术进入自动化系统中。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同步传输,为创建集生产、能源、设备于一体的管控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 2、实现了生产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的自动化生产。

在具体的生产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实现自动化也是宝钢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热装热送条件下的不锈钢、碳钢混合生产智能生产调度模型设计, 实现了不锈钢生产过程控制模型的开发,集成和优化等。

在不锈钢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中,为了提高控制精度、降低生产成本,针对不锈钢生产全工序的需求,宝钢股份开发了大批生产过程控制模型,这些自主开发的控制模型和与随设备引进的其他模型一起,实现了对所有重要设备的优化控制,为稳定、持续、规模化生产优质产品提供了基础条件。 3、实现了一体化警控中心的创建

基于融合网建立的集生产、能源、设备等于一体的管控中心,贯彻了企业生产管理中一级计划、一级调度、一贯管理的指导思想.既具有生产调度、作业计划和实绩收集分析三大基本功能.同时又具有了能源监控、质量一贯、设备监视等辅助功能。 (三) 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质量,使企业的生产更安全有序,增加企业的生产利润,提高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以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为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战略产品开发和重大、共性、前沿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技术研究,推进自主集成创新。

2、以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为核心,提升知识产权战略运作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3、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导向,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各大院校合作致力于新的生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

4、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为己任,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d68da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