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浅谈我对“八个一”的看法 冒着几十年不遇的酷热,我们的暑期政治学习开始了。同事们多日不见,自然免不了热情寒暄,短暂的兴奋过后,领导直接进入主题——暑期学习。心中不免伤感,没想到,更为悲伤的是,教育局制定了教师专业素养“八个一”工程考核,其内容包括 一、每学期一至二本教育教学专著。二、每学期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三、每学期订阅一本以上的学科杂志。四、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五、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六、每学期参与或者主研一个课题研究。七、每学期举办一次专题学术报告。八、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学科试题。 好吧,这么长一串要求,足以让人头晕了吧!我们的教学任务那么重,那么多考核要应付,居然还来这么多事!还要不要人活啊?!我连领导的话都无心听下去,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我看到了自己假期里参加“西部开发人才支援计划”的笔记,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些老师,特别是那个团长。几天的学习我们的感受是他们认真、敬业,我们从未思考过他们的年龄。直到结业典礼上,宜宾的领导介绍那个团长已经67岁了,全场哗然!67岁?我没听错吧?在我们看来这个年龄该是退休了,放松了,颐养天年的年岁,又不缺衣少食,那么辛苦干嘛?团长笑笑对全场说:“我只是喜欢这份工作,孔圣人不是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吗?”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67岁,我可比他年轻20对岁呢?为什么我就那么厌恶学习了?其实我自己也总结过,每一次不管什么样的学习要求,总会有人在其中找到乐趣,甚至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厌恶也好,喜欢也好,反正必须完成,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项必须的事开心地完成呢? 在《说苑·建本》中有一篇《师旷问学》,是这样的:晋平公问于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者乎?”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一天,他正在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 师旷笑着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 晋平公有些不高兴:“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是故意在戏弄我吧?” 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强吧。”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这篇劝学的短文告诉我们只要有爱学的心,什么时候都是学习的好时候,重要的是学习的态度。 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村上春树说:“我从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结果就是几年之后他步入了小说家的行列,还成功减掉多余的体重并戒掉了烟瘾。所以,进取,应该是永不止步的事! 人从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了每个人的必修课,牙牙学语是学,只是这个学习是个体的,自由的;进入课堂是学,那是必须的,也是集体的;参加工作还是得学,那是自愿的,也是自由的。到老了,也得学,学会如何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甚至是电脑,不然享受不了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终身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更有甚者认为,只是“活到老,学到老”还远远不够,比尔·盖茨就讲过一句话: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所以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终身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呢!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 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自身更需要勤奋刻苦,不断自我充电,形成深厚的专业功底,这是教师自信的基石,也是教师能培育出各种优秀学生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师更要有不断学习。古有训:“君子之学自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退而不进者。”所以,不想当落后的教师就得加强学习,要想当出色的教师更得努力!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是“四个一”、 “六个一” 还是“八个一”我们都愉快 地学习吧!做一个开心的学习者、教育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22675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