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莫宗坚现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莫宗坚现状 北京大学,这是一所无数家长和学子曾经梦想达到的地方。身为中国学术水准最高的大学,里面云集了世界级的老师和顶尖的科研仪器,同时也汇聚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学子。只是能够进入北大学习的人,个个必须是人中龙凤,俗称“学霸”或者“天才”!要是能够考上北京大学的数学系,那更是万中选一,学神存在。张益唐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就展露出傲人的数学天赋,9岁时就自学了大学数学知识。 只有因为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直到1978年才参加了高考。然而,即便如此,已经离开课堂多年,成为锁具厂工人的他,依旧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23岁进入北大之后,他的人生宛如开挂一般,数学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他的同学也都是学霸级选手,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遮掩他的光芒。崇拜他的女同学,可以从学校的东门一直排到西门! 很快,他在数学上的出色表现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在他本科毕业后,直接点名,让他到自己门下攻读硕士学位。其实,何止是潘承彪,就连时任北大数学系主任的丁石孙对他也是欣赏有加,在拿到“留学美国”的名额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益唐,这个曾在北大数学系宛若太阳一般耀眼的学生。之后,张益唐就在丁石孙的极力推荐下,成为了国家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学美国的学术研究者。 只是,满怀远大志向的他,或许从来没有想过,此番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非但没有让他在学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而让他沦落到街头,每天只能靠送外卖、端盘子维生。去美国之前,丁石孙希望他学习代数几何,日后归来可以成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他也思量了一番,最终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了自己的兴趣方向——数论,在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数学家莫宗坚。 莫宗坚是美籍台湾人,虽然收下了张益唐,但是,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视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尤其是当这位学生在告诉自己,要把“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进行研究时,这种“不重视”一下变成了“鄙夷”。“雅可比猜想”可是被世界数学界称为“灾难性的问题”,一个来自中国大陆、刚出茅庐的小伙子居然大言不惭的要研究它,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年之后,他竟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完成了当初夸下的“海口”,证明了“雅可比猜想”,让导师莫宗坚都惊诧不已。张益唐的论文顿时也成为了全世界数学家争相研究的目标,想要看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青年,到底是怎么证明的!结果,却被人们发现一个事关他的导师莫宗坚的真相。因为,张益唐证明过程中用了莫宗坚的之前发表的一个研究成果 人们发现莫宗坚的研究成果是错的,进而也就推翻了张益唐的证明。单纯的张益唐以为这只是学术研究路上的一个小挫折,却不知道对于他的导师莫宗坚来说并不是这样。从此,他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他直到满了普渡大学博士生最长年限7年才终于被毕业,只是,导师虽然承认他的博士论文很优秀,但是,拒绝为他写推荐信。 要知道在美国,一个博士毕业后,若是没有导师的推荐,根本不会有任何一家学校和科研机构愿意聘用,相当于根本无法在美国科研界立足,张益唐的情况正是如此。推荐他来美国留学的丁石孙此时已经是北京大学校长,知道此事后,发函力邀他去北大任教。但是,不知道是碍于面子,还是心中憋着一口气,他婉拒了丁石孙的邀请,坚持留在美国。在这里靠在餐厅里端盘子、送外卖,打一些零工度日。 曾经的北大数学天才此刻居然常常身无分文,晚上只能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过的落魄潦倒。但是,尽管生活困顿,也离开了学术界,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即使7年之后,他的北大师弟拿了一个困扰很久的数学难题过来,他就只花了不到3个星期的时间就给解决了。之后,他就在几位北大校友的推荐下,到新罕布什尔大学做了一名临时讲师。 重新接触学术界之后,年过四旬他对数学的热情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也许其中还包含了多年的不甘心。终于,“坚持一定能够成功”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验证,2014年,在他年近60岁的时候,由他发表在《数学年刊》上的论文《素数间的有理界距》轰动了全球数学界,随后几个月,他拿遍了数学界所有能够获得的荣誉,让世人知道了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国数学家。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都用了极大篇幅介绍了他,印度主流媒体甚至把他和印度国宝、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相提并论。 如今,张益唐早已告别了当初窘困落魄,扬眉吐气。不仅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还是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生中的挫折打击并不可怕,只要始终坚持对理想的追求,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而这份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9498a7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