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所有这些都位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那么大家请默读课文并找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句子。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分析课文(本环节又学生讨论整理)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 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得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事加紧对课文得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四、小结本课,教育学生: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五、作业: 写一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六、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上课时就比较难上。于是我讲课文中的部分著作改为他们平时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文章,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了“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7f17f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