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

时间:2023-02-12 21:4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

作者:马永强 包所柱 刘成录 栾丽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11

摘要:为不断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和廉政建设,2012年财务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内控规范)。自2014年实施以来,四年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审计和财务部等外力的推动下实现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明显提高。但是面对未来的内部控制工作挑战,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保持动力,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可通过培训教育、环境建设、机制完善、动态监督等多种手段优化其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地实施。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策略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和支持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优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69-0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通过权力的相互制衡提升整体行政效率,为资产安全和完整创造条件,内控建设对于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也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反腐败和内控风险防范机制具有意义,有利于规范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一步带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以预算资金为主导的资金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和制度化发展。通过研究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不仅有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同时有利于为事业单位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及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存在有概念无行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和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是对人员的过高约束,内部控制力度增强会导致原有的工作秩序遭到破坏,业务程序不稳定并直接降低工作效率。认为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加大了时间和资金成本。在《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但是实际的单位内控工作更多的由财务部门代劳,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效果;其次,存在内部控制内容单一的问题。目前很多单位将内部控制等同于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上内部控制广泛涉及资产、采购、基建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需要全员协调的工作。但是将内部控制工作等同于财务管理会导致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流程更加单一,难以树立起内部控制规范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第三,内部控制程序不完善,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有的会适当制定内部控制规范,但是由于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缺乏而选择照搬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方法。虽然企业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相似之处,但是事业单位也有其明显的特殊性,照搬企业内控流程会降低实际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降低实施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策略 (一)普及和宣传《控制规范》相关知识

积极的宣传和普及《控制规范》相关知识是带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开展实践的重要基础。认识指导实践,只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内涵和作用才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和配合相关工作。内控落地实施会导致原有的单位体制与工作习惯产生一定变化,同时也会适当进行权力重置和组织结构调整,这些都很有可能会导致内部人员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普及和宣传《控制规范》相关知识才能构建良好的内控建设氛围,提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为更好的内部控制方案执行创造条件。 (二)构建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

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应该首先强化事业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意识,逐步建立起事业单位内部人人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状态。事业单位也应该积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基础培训和教育,全面了解最新的内控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最新的工作动态。其次,可以通过建立配套相关管理制度来实现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与职责,实现业务主管部门的相互制衡和监督。最后,应该做好关键岗位员工入口的把关,强化预算、采购、相关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培训,提升内部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该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应该结合单位的发展特点实现制度化和长效化的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单位日常的各项业务活动风险进行动态监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相关管理责任人。公共服务职能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之一,能否有效承担职责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主动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关注业务风险波动情况,设立危机事件的紧急处理预案。 (四)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的完善可以尝试将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决策、监督、执行相分离,这也是有效防范腐败的重要手段。在构建三权分立的决策机制建立过程中应该将岗位责任制与议事决策制相结合嗍。通过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可以在大宗资产调配,重点项目投资和建设决策的过程中通过集体讨论、技术咨询和专家论证等多种手段提升决策科学性。对关系到大众公共利益的相关事项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听证会的方式了解群众的看法。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可以尝试轮岗制度,保持应有的工作热情。 (五)实行内部控制沟通信息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内部控制沟通信息化。在加快内控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将内部控制的思想、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监督及评价等各方面内容通过信息化落实,以集成数据的方式实现单位内部的信息集体共享。这也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常态化发展,减少人工操作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操作的专业水平。实行内部控制沟通信息化减少可以尝试建立投诉举报机制,这对于减少沟通上的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六)制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制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对于全面了解内部控制流程、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由单位领导主导建立内部控制实施机构,确定实施责任人。其次可以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有方向的开展内控宣传和教育培训。此外,还可以尝试针对岗位工作特点集中分析业务风险点和控制点。通过对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梳理了解最新的单位内部管理情况,尝试定期开展专家指导论证对于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和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七)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动态监督

由于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受到来自多部门的监督,因此容易导致出现权利和责任分配不清的问题。从立法角度分析,我国应该考虑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进一步与现行的《会计法》、《预算法》等相互补充。在政府监督方面应该尝试将事业单位内部的行政人员管理与行政工作管理相区分,对主要的经济活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管理,同时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进行权力与职责的明确分配,提升内部信息透明度,积极主动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多项职能,同时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也广泛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实现整体工作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增强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有效管理。建议单位内部积极进行控制环境、评估机制、信息沟通、动态监督等方面的完善,带动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由此可见,研究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b9116c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