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师教育随笔《举手与不举手》 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平时伶牙俐齿、活泼好动的幼儿会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着急的站起来等你发现他;而平时言语不多、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总是缩在一边,充当旁观者。在集体活动时,每到提问环节,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与他们正相反,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今天,彭志刚没举手,我试着让他回答,他答的挺好。再看王艺璇,最近上课时常常举手,神情很专注。因为她平时不怎么发言,所以见到她举手我会先请她回答,可一喊道她的名字,她立刻局促地将手放下了,并涨红了脸摇摇头。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过了。一般老师认为不举手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少,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偶尔也会请他们发言,而结果往往是:被叫的幼儿神情茫然,一声不响。老师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是不举手的幼儿产生被提问的紧张心理。像彭志刚这样不举手但知道答案的也有极少的比例。我们老师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而王艺璇这种现象则与家长有关。王艺璇的姥姥常常这样告诫王艺璇: 上课是要认真听,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她也会对老师说: 老师,你要经常喊我们家王艺璇,就是她不举手,你也可以让她发言,多锻炼锻炼她。 王艺璇是知道举手了,可她对于问题的答案却不甚明了。我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做的:不爱举手的幼儿多为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孩子,我在平日里多注意他们,多找机会与他们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提出问题时,不急于找某个幼儿回答,而是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并用老师最具影响力的语言鼓励幼儿勇敢的把手举起来,而此时,如果从不举手的孩子举起了手,一定马上把机会给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坏,我都对他这种勇敢的尝试给与肯定;在集体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发言气氛,常常用游戏贯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点,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让不爱举手、不善于表现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这样的教育才算真正收到了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14da2c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