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学用文字点燃光辉岁月

时间:2022-12-31 16:3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蒙古文学:用文字点燃光辉岁月





内蒙古的文学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伴随着草原儿女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七十年。今天的内蒙古文学紧扣着时代的步伐,各民族儿女在这片古老大地上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文学创造。内蒙古文学以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理念,草原作家群地域性、民族性、开放性、多样性的表达,成为中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文学一直以高亢、明亮的书写面向现实,褒扬平民英雄,文学点亮人心。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张秉毅的《装点此河山》,肖睿的《生生不息》歌颂平民治沙英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萨仁托娅的《静静的艾敏河》《国家的孩子》书写三千孤儿在草原的成长,礼赞草原母亲的博大胸怀。邓九刚的《大盛魁商号》《茶叶之路——欧亚商道三百年》追寻旅蒙商人两百年间艰苦创业的足迹。布仁巴雅尔的《丁新民和他的民工兄弟》赞颂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张凯的《大风》书写改革开放乡土的变中求新。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在个人的命运的行进中的展示岁月和人生,优美的草原风情、有容乃大的草原文化精神渗透其中,赢得了广泛好评。一些作品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程奖等重大奖项。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文学的一大景观是用文学回望历史,用文字点燃那些光辉岁月。冯苓植的《元史演绎系列》以读史随笔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蒙元帝国和北元的历史画卷。特·官布扎布的《蒙古密码》讲诉蒙古民族发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行程。刘利华的《长生天》以成吉思汗一生为切入点,也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发展。冉平的《蒙古往事》从大历史中走出来,关注人物的心灵史和成长史,呈现事实背后人的情感和人的精神。包丽英的《纵马天下》《蒙古帝国》不刻意追求史实可勘证性,人物在浪漫和清浅中回归为个性化的个人。肖亦农的《穹庐》记述布里亚特蒙古部落东归祖国的艰难历程,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孟和的《阴山殇》、巴图孟和的《有声的雨》、斯·巴特尔的《红月亮》以厚重的历史叙事和深邃的文化意识,彰显着草原文化的理念。这些作品中历史大事件是确凿的存在,但是作家着力表现的是人,是点亮历史,有信念、有梦想、执着前行的人。

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作家,在讲述传统故事的同时,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挑战与抉择、继承与革新、生存与发展、孤独与怀旧、焦虑与喧嚣等民族、地域共同体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讲述小地方的大故事,以个体命运的残缺记忆来展现民族、地域共同体的生存感悟,开启了民族寓言式的书写。阿云嘎的《满巴扎


仓》、萨娜的《多布库尔河》、白雪林的《一匹蒙古马的感动》、乌·斯日古楞的《印土》、哈·巴图吉日嘎拉的《色玛》、白涛的《长调与短歌》、满都麦的《骏·苍狼·故乡》等作品,用超越性眼光和审美态度,细致、准确地描绘了民族的、地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宗教意识、民族心理等等,极力张扬传统文化中崇高、昂扬、向上的一面,诚挚的认同中带有浓烈的浪漫气息。 从作家的角度来看今天的内蒙古文学,首先可以分为405060708090后以及00后七个代际。40后、50后、60后的作家以写作经验和人生经验的积累,在长篇目作品方面,仍是内蒙古文坛的中坚。70后在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方面占据优势,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80后呈现出高学历、多面手的特点,在网络小说、诗歌、传统长篇小说、影视剧本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部分80的母语作家用蒙汉双语创作,受到两种文化的滋养,艺术感染力更强。9000作家集中在高校,以青春的文学书写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其次,从地域上而言,12个盟市作家群呈现出各自地域文化的特点。鄂尔多斯作家群,受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作品表现现代性与民族性、地方性的碰撞冲突,蒙古文、汉文的创作成绩突出。呼伦贝尔地区的三少作家群在全区、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乌热尔图、杜梅、涂克·庆胜等鄂温克作家,萨娜、苏莉、晶达等达斡尔作家,敖长福、空特乐、孟松林等鄂伦春作家引领三少作家走向广阔的舞台。呼市作家群着眼于土默川平原上的人和事,浓郁的西部文化、西部生活气息是突出的特色。第三,从性别角度来看,近几年,内蒙古女作家数量和成就不容忽视。艾平、萨仁托娅、包丽英、乌仁高娃、韩静慧、苏华、杨瑛、陈慧明、安宁、·萨仁高娃、阿拉腾其木格、余翠荣、青莲仙子、青蓝格格等等从女性视角、个人经验出发,以更感性的角度切入文学,表达心灵。

内蒙古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蒙古语创作,蒙古语创作中尤以诗歌创作的成就最高。蒙古语诗歌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养分,出现了一批具有时代印记的诗人诗作。在以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为代表的第一代诗人群之后,今天以勒·敖斯尔、阿尔泰、齐·莫日根等为骨干的第二代诗人,以波·宝音贺希格、特·思沁、特·官布扎布等为尖兵的第三代诗人,以满全、海日寒、恩克哈达等为先锋的第四代诗人,以及新生代诗人群,以不同的处世姿态、不同的精神气质、不同的美学追求,撑起了蒙古语诗坛的过去和现在。蒙古语诗歌,在延续《蒙古秘史》以来的叙述与抒情传统的同时,以敞开心扉,放眼世界的态度,倾听着自己的心灵,驰骋在历史、现实、文化和文明的深度空间,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新转型。 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文学在继承50年代、80年代内蒙古文学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助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历史和传统提供的丰富素材,以草原书写展现草原记忆、民族记忆和时代记忆。感伤忧郁的情调,如诗如画的语言,鲜活、朴质和有手感的描写,浪漫主义的情怀形成了内蒙古文学的整体风貌。从优美的草原风景画到草原风俗史,从风俗史介入到人类发展历史,在新时代文艺春天的鼓舞下,在内蒙古文化强区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内蒙古文学将走向更加丰厚深广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693dfc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