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泛滥,教育内卷愈演愈烈作文 在以前那个充斥着铁皮青蛙、留声机和美少女战士的年代,孩子们除了日常功课,更多的是玩耍,在现在人的眼中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他们没有教辅资料和课外培训,也没有繁重的任务与严苛的考核。然而,现代社会的种种辉煌与成就,都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创造的;他们之中,不乏商业精英、文学大师、外交奇才。而现在的孩子,被培训班和兴趣班团团围困,根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人们不禁感慨:“校外培训”何时了! 说白了,“校外培训”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内卷”现象。自从有了第一家培训公司、第一个参加培训的人,这种现象就像核反应一样迅速蔓延,无法停止。童年时,多少孩子被囚禁在那张小小的课桌前,被家长们寄予了“数学、语文、钢琴、围棋、舞蹈样样在行”的期待;然而他们忘了没人会在意马云是否精通绘画,郎朗是否擅长写诗,俞敏洪是否棋艺一流。没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大水漫灌式的报班是万万不可取的。兴趣绝对不是在枯燥的课程里被激发的,而是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在阅读中、在父母的陪伴中被唤醒的。而初高中的课外培训或许显得“有益”且“有必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应该是有针对性且理智的,真正的好成绩,仍然要靠自己的钻研和努力。 如何解决“校外培训”遍地开花的问题,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途,可以说,中国连刚刚起步都算不上。首先,改变家长观念十分重要。风筝只有松手才放得更高。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健全人格才是第一要务。歌德说:“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而过多的培训与教育,只会成为拴住孩子的铐链。 其次,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希望寄托于昂贵的、传得神乎其神的课外班上;对于自己认为适合的课外班,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之,这样只会丢了芝麻也丢了西瓜。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点,是学校和国家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让“三重门”成为常态。以改良应试体制为底色,加强对违法违规以及劣质培训的取缔力度,让“减负”不再是一句空空的口号,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不再是一段仅仅“引起热赞”的发言。 尽管,在这个国家急需全能人才的时代,“校外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消失殆尽,但我希望,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孩子的们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兴趣班”能真正成为“兴趣”,青年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专攻一个学科,社会竞争不再恶化与扭曲,人们不再感叹“校外培训何时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a98701c1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