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床前明月光 作者:叶倾城 来源:《廉政瞭望》2012年第10期 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剧照 好多年前,我还在报社工作,等排版的无聊光阴,跟同事聊起一件当时的新闻:一个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因为几句口角,把一个14岁的女孩活活掐死了。 我们正在大呼小叫、无限感慨,美编姐姐突然转过身,斩钉截铁地喝止:“别说了!” 她说:“我当妈的人,听不得小孩受苦遭罪的事,真是听不得。” 我模模糊糊懂得她的感受,却也觉得好笑:这才叫为古人担忧呢。 到现在回想起来:懂?懂个屁! 更多年前,看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他在后记里说:“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话说得何其沉痛,我一直记得。 又过了很久,我知道了,在提笔写这一段之前3个月,金庸的长子自杀了。起因是金庸要离婚,长子以死进谏——仍没拦住父亲变心的脚步。一句“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哀毁莫名,真正要说的是:“这时候我终于明白了。” 他明白了什么?我能想象他写写停停,可能写不出来,也可能,写了,若无其事的读者,仍然不明白。 不久前,我无意中读到了袁杼的一首诗。 袁杼不算名诗人,她能被我读到,是因为清人袁枚提到她:“余三妹皆能诗,不愧孝绰门风;而皆多坎坷,少福泽。”她是3个妹妹中的一个,远嫁,早孀,携子退居娘家,独立养大一子一女。独子名执玉,9岁能诗,12岁入学,成了秀才。15岁考完举人秋试,病。随即病危。再随即,“目且瞑矣”。 临终,儿子忽然挣扎问:“唐诗‘举头望明月’的下句是什么?” 她答:“低头思故乡。”儿子应:“是也。”一笑而逝。 顷刻间,书堂变影堂,举头仍然明月望如霜。她只能伤心拟拍灵床问:儿往何乡是故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b3b24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