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22-09-07 22:05: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设计反思

一、要注重集体备课。

要设计出一堂好的课,是很不容易的,我也终于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求要集体备课了。要把每节课的每个步骤都认真的去设计,不是一个人能完成得好的。需要全组老师在一起不断的商讨,共同的努力,从重难点的确定、突破方法、从课的导入、目标的达成、从找资料、到制作等等,都经过几次集体反反复复的讨论、修改。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作用,仅依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有时甚至会出现知识错误。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既彼此交流了情感,又能引发参与者的智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让学生自主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让学生自主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学生中的优秀典型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是全体学生观察分析良好行为的活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感觉老是在牵着学生走,偏要想学生要配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在教学中,还是有些保守,太注重自己讲述的,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没有体现出所设计的很多理念。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对象——孩子。

三、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在课堂上实施好。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课堂。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


励、多给予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 四、要注重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课堂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学习中,让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因此通过反思,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因此反思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我和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感觉快乐吗?这堂课对于双方来说上得有价值吗?这堂课的活动效果和我原来想象的一样吗?有没有让我觉得特别满意或不满意甚至遗憾的地方?”这种教师自我情感体验的反思,更能带动教师对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机制、教学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学中出现的亮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怎么会不尽人意?问题在哪里?”…… 其次,可以从同行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来做出评价。 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这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最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f4b111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