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作者:万宏亮 来源:《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10期 【摘 要】 历史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任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将其高效地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中,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历史学习思维,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中,促其发展,还能够不断地优化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提供优质教学引导规划,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 学生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是丰富有效的,教师要多元化运用教学模式,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促其发展,有利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发展,从而可保证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开展。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一阶段,高中生的学习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任课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可以积极地投身其中,促进他们的历史辩证思维的发展,使其更全面地学习历史,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发展。 例如,在教学“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这一课时,我们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导入:美国是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但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说美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学生首先积极地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带领他们去学习本课的知识内容,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以及里面的权利结构,让他们能客观地学习,并通过对美、英政体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基本地掌握西方国家的政治体系。这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丰富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认识民主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出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有利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任课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了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促进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诗歌与小说”这一课时,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开展教学,让他们根据教材的内容去分组学习本课的知识内容,并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将学习成果展现到黑板上,使其了解诗经、楚辞,唐诗,小说等古代艺术文化成就,促使他们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让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历史现象的能力,还能让他们认识到时代变迁对文化的影响,促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历史故事教学,渗透德育知识 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要想真正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我们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讨,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达成以史为鉴的德育效果,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让他们更加全面地学习历史知识,从中也能培养出学生优秀的德育品质,有利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发展策略。 例如,在教学“孔子与老子”这一课时,我们任课教师会通过历史的图片诠释他们的理论著作《论语》与《道德经》,促使本班的学生认知儒家以仁爱的思想和以德治国的主张,从中也要教会学生领悟老子思想的智慧,让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特色,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历史德育素养,培养出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引领学生与伟大的历史相遇,彰显历史的时代性价值,有利于高中历史德育课堂的教学发展。 四、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再现历史事件 我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过程中众多爱国人士勇往直前,英勇奋战,才有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家国的情怀,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中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我們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考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克服依赖老师的心理,促进他们历史学习素养的发展,实现高效的学习,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荣,李伟平.浅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材体系重构——以中世纪史引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7(06):59-61. [2] 龙树英.湘西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利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223-224+226. [3] 宫少华.培育学科素养,提升教师质量——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11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ae1230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