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田径投掷项目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探析

时间:2022-07-28 18:1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田径投掷项目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探析

[摘要]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备受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且已被我国相当一些教练员所接纳,并用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但由于大多数人并未真正领会其实质与要点,因此,未能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体能水平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此我们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等对核心力量训练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深层剖析并阐述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投掷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旨在为当前田径投掷运动员的训练和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稳定性 投掷项目

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对核心位置的定位上仍存在一些争议,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重点,提出各自的观点。因此,目前在国内关于核心力量的概念,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揭示其根本特征的统一表达方式,在此,我们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在田径的投掷项目中,核心力量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对运动员合理而有效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其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本文运用相关理论知,阐述其在田径投掷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提出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归纳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思路。



1 核心力量及相关概念的释义

1.1核心区和核心

1.1.1核心区

大部分研究将人体的核心区定义为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具体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包含以下肌群: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1],但也有些研究认为核心区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即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如郝晓光、刘定一等人,他们认为核心区域与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中的三节理论是相通的,其中三节”(人体的躯干)讲的是人体核心区域的划分. [2]。陈小平教授[3]将核心区定义为人体的中间环节,即腰、骨盆、髋关节、脊柱及其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形成的一个整体,体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也是指人体的整个躯干。我们对此定义较为认同。



1.1.2核心

核心是指一条运动链上的最重要的部位,是运动链的发力点,也可以理解为是核心区域中的核心。从有关核心训练的众多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核心与核心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与核心相比核心区更侧重于解剖学概念。



1.2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




1.2.1核心稳定性

关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我们先看看将核心稳定性引入竞技运动训练的先驱kibler对其如何定义的。kibler将其定义为: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状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但他的这个概念并未受到学者的普遍认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所研究学科角度不同,所以他们对其下有不同的定义。如运动医学willson等人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将人体的核心稳定性定义为由腰-骨盆-髋关节的肌肉组织构成复合系统的抵抗外力预防脊柱弯曲,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而panjabi等人从人体解剖和生理学角度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性是一种稳定人体系,以使椎间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核心稳定性理解为核心区中的肌肉通过适时的收缩舒张产生力,来控制身体在运动中的姿态和动作,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传递和控制使力量最大化地向四肢远端传递力量而完成动作的能力。



1.2.2核心力量

目前,核心力量与核心位置的界定一样存在一些争议,如美国等国家的学者将构成或提高核心稳定性的力量能力称为核心力量”;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者将这种能力称为躯干支撑力量躯干稳定力量”;我国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核心力功能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3]从有关研究得知,核心力量是在核心稳定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尽管如此,二者仍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核心稳定性并非完全是核心力量的表现。因此,我们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中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形成核心稳定性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2 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2.1核心力量训练的释义

核心力量训练顾名思义就是对核心区域部位力量的训练。而谈到力量训练我们就不能离开肌肉,因为肌肉是产生力量的原动力。因此,核心力量训练也就是指针对身体核心区域中核心肌肉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协调、本体感觉等能力的训练,是兼顾核心区域中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在内的力量训练[4]



2.2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

核心力量训练不同于传统力量训练,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较偏重于对神经系统的训练,并且身体对重心的控制是其训练的主要功能之一。目前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不平衡器械训练、弹力带训练、绳索滑轮训练、滑板训练等。根据核心肌群的生理特性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可将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



2.2.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即稳定状态下的静力保持






此方法一般被用于训练的初期,它可以让运动员体会到核心部位肌群的用力,提高对重心稳定的控制力。主要有以下动作:俯撑桥、侧桥和仰桥。其动作要求躯干从肩到髋部在一条直线上 ,保持静止 , 注意不能憋气。



2.2.2 运用不稳定器械进行的练习即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动作

这种练习方法主要借助瑞士球、平衡板、悬吊绳、平衡球、弹力垫等器械进,此练习方式可直接动员深层肌肉参与运动,并能有效提高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稳定性。



2.2.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包括稳定状态下的爆发力练习、非稳定状态下的爆发力练习和非稳定状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



稳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属于田径投掷项目的专项力量练习,它与其他力量练习的主要区别在于器械在最后用力阶段的脱手、或加在肢体末端阻力的突然释放,使得器械或肢体有一个加速度。适用的器材一般有实心球、壶铃、健身球。非稳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是专项力量练习的关键,是在不稳定情况下追求速度。 非稳定状态下自由力量练习侧重于非稳定下的核心力量,速度不要求很快,但要符合技术要求。



3 核心力量训练在投掷项目用力动作链中的应用

3.1投掷运动员核心肌肉用力的技术特点

在投掷项目中合理的技术都有一个超越器械的过程,而在超越器械动作形成时需要人体的核心部位来进行一个超等长的工作形式,它的工作特点是肌肉在产生最大的爆发力之前,预先被拉长,使肌肉做离心拉伸,紧接着迅速做向心收缩[5]我们可以把收缩前的伸长视为一个被拉长的橡皮条,把肌肉的拉长看作是一个能产生较大弹性势能的橡皮条,当收回时产生较大的弹性能量,从而提高运动效率。



3.2 核心力量在投掷项目用力动作链中的分析

在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的过程中,当左脚落地后,形成制动支撑,下肢的水平速度骤减,依据动量矩转移的原理,下肢的角动量向上传递,使上体沿投掷方向的动量矩增大。在此基础上,及时衔接躯干绕额状轴的转动用力,通过身体相关肌群快速有力地收缩,使躯干以髋部为轴,由后倒状态迅速向投掷方向转动,有效加快了躯干上端的速度,并将其传递到投掷臂。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起伏不定,姿势变化多样,躯干始终处在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人体调整身体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依靠的就是核心力量[6]



4 核心力量训练对投掷项目的作用与意义

根据上述对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的分析可知,核心力量不仅对投掷过程中运动




员的身体姿势、力量传导和专向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而且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1稳定投掷过程中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使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投掷项目中,身体的平衡与稳定直接影响着完整技术的发挥和运动环节的力量传递。并且在投掷项目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起伏不定,姿势变化多样,躯干始终处在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调整身体姿势和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依靠的就是核心力量。



4.2衔接、传递、整合身体不同部位和环节的力量,提高力量传递的效率

核心力量可以通过肌肉的近端固定来提高其末端的发力(如标枪中的鞭打动作和铅球、铁饼的最后的用力动作),进而加强不同肌肉间的协作,加快运动员身体不同环节和部位的力量传递,并将其快速准确地整合和传递到上肢,最后与上肢力量一起汇集成所持器械出手的合力。这股强大的力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所持器械的出手速度,提高技术动作的效率。



4.3有效的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从有关研究得知,脊柱是人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位,也是人体骨骼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无论是脊柱本身还是其周围的韧带、结缔组织和肌肉在其坚固性和力量上都弱于四肢。核心力量的提高和核心部位的稳定是可以加强对投掷运动员脊柱这一薄弱环节的保护,并且能够通过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为上肢的发力建立稳定的支点,减小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另外投掷运动员在进行最后快速发力的动作过程中,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调整肢体的正确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这可以预防动作过程中急性损伤的发生。



5 结论与展望

1)核心力量训练是国外研究较早,近期引起国内关注的一种力量训练。目前,对其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核心力量训练是田径投掷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教练员应极度重视投掷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并结合该项的核心爆发力训练。



3)核心力量对投掷过程中脊柱、骨盆具有稳定作用,并且能够调整运动中身体的正确姿势,提高身体的控制力 ,维持身体的平衡性,提高投掷运动过程中力量传递的效率及预防运动损伤。但教练员要把握其训练的实质与要点,并结合投掷专项的特点来训练,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谢菁珊.普拉体塑身新风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5.






[2]郝晓光,刘定一.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A]搏击·育论坛,2009,3(1):77-78.



[3]黎涌明,于洪军,资薇,.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 :19 - 29.



[4]关亚军,马忠权.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2010,33(1):106.



[5],.[J].,2008(2):13-14.



[6]谷化铮,陈刚. 核心力量训练在投掷项目最后用力动作链中的应用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9(4):79-81, 92.



李洪娟(1986.1-), ,山东聊城人,现攻读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



杜学工(1967.12-),,陕西延安人,现为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b98c6b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