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媒介与认同性——安迪.沃霍尔与大众传媒时代的艺术神话(一) ——安迪·沃霍尔与大众传媒时代的艺术神话1] 中文摘要:本文以波普主义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为文化原型,探讨了“安迪·沃霍尔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属性。笔者认为,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创作与接受凸现了认同性、传媒、性、政治、时尚等社会构建性质,通过再现与强化由占主导地位的性别、政治和时尚的规范所确立的界限,激励人们对个体存在与文化现状的逻辑关系进行自省。探讨构成“安迪·沃霍尔现象”的语码和影响之间的矛盾,是把握安迪·沃霍尔艺术多重性解释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时尚认同性大众传媒后现代性在过去的大约五十年里,安迪·沃霍尔与他的前辈杜尚、博伊斯一样,一直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追捧的偶像而备受瞩目,同时由于他作品中强烈的颠覆性,使之成为人们沸沸扬扬争论的焦点。他是波普主义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擅长在手绘、印刷、摄影之间的跨越使用,不断利用传媒而重复传媒,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他化腐朽为神奇,令流行文化的低俗产品点石成金,并使世界同意:易拉罐与广告值得一画。在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视界里,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毛泽东以及其本人的形象在丝网印刷的反复转化下产生一种奇异的张力与感伤,使冷冰冰的大众媒体形象变成具有真正精英认可的艺术珍品。 安迪·沃霍尔除了是波普主义艺术鼎盛时期的旗帜,他还是电影制片、出版社、摇滚乐的推动者,他奇装异服,行为诡异,是纽约社交界、艺术圈红得发紫的明星艺术家,同时,他又利用他的“工厂”制造明星,使聚集在他周围的年青人也和他一样,引领大众走向时尚的最前沿。他的哲学是:“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同时他的策略是:“我将会以个人的名义推出下列任何一类产品: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电影器材、食物、氮、鞭子、钱!”阅读他的人生哲学,会使人生发出这样的感叹:“阅读它,我发现自己对消费时代种种人性的可能,对于时尚、购物、金钱、媒体、性等等的感知,仍处于前消费时代。”2] 然而,对于安迪·沃霍尔反面的批评也从来不绝如缕。对于批评者而言,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是对媒体粗俗的复制与再现,是精英文化对商业主义恬不知耻的屈服,是媒体文化中平庸的消费主义猖獗的一个缩影,他将精英艺术的品味引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安迪·沃霍尔成了文化界思想激烈交锋的靶子,批评家、受众和学者对他或褒或贬,绝大多数的争论都含有非此即彼的意味。笔者以为,现代舆论对安迪·沃霍尔及其艺术的评价之所以失之片面,主要是由于“安迪·沃霍尔现象”文化社会学阐释的缺席。“安迪·沃霍尔现象”是一种真正的矛盾交织点,要想客观地阐释他的艺术与艺术价值,就必须对这种矛盾加以叙述和评价。同时笔者还认为,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及其接受凸现了认同性、传媒、性、政治、时尚的社会构建性质,通过再现和强化那些由占主导地位的性别、政治和时尚的规范所确立的界限,激励人们对个体存在与文化现状的关系进行自省。但是,由于过度强调认同性制作过程中形象、性、时尚、消费等方面的创意,安迪·沃霍尔的形象也就同化为消费社会的种种标志,这又与既往精英知识分子的艺术理想背道而驰。因此,探讨构成“安迪·沃霍尔现象”的语码和影响之间的矛盾,乃是把握“安迪·沃霍尔现象”多重性解释的关键所在。 一、时尚、性别与认同性 对于文化研究来说,“安迪·沃霍尔现象”的重要性在于他的艺术行为揭示了当代世界中时尚认同性的本质、功能等主要特征,时尚为构建认同性提供了程序与素材。显然,在安迪·沃霍尔这里,时尚与他的艺术价值是一致的,其目的就是“引人注目”,作为意义视觉符号的时尚即安迪·沃霍尔艺术的标识——波普主义的标签。坎贝尔说,在60年代,时尚经常源自于反主流文化,那是一场自觉地运动,它既反对传统价值和既定的观念,也反对市场意识形态:“为了代替这些传统观念,反主流文化主义者提出了个体自我表现的自我实现的核心原则,并且对直接经验、个性、创造力、真实的感觉和快感等赋予了特别价值。”3] 必须加以澄清的是,波普主义之前的艺术也热衷于时尚主题,如宫廷古典主义艺术、印象派绘画乃至马蒂斯的野兽主义等等,也都从某种层面反映了时尚的世俗活力,但尚不足以传达时尚性背后的现代大众意识,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并不具有普世性的精英时尚趣味,同时在艺术上侧重于展示手绘风格的创造性及题材的意义。而这些,在安迪·沃霍尔这里没有丝毫意义,安迪·沃霍尔的时尚观反映了大众文化的滥觞背景与肆虐现实。与精英文化永远处于对立性的大众文化历来不登大雅之堂,因为大众文化“单凭它那无所不在的影迹,它那让人难以言尽的数量,就已经足以威胁‘高雅文化’的生机。”4] 安迪·沃霍尔与大众文化的渊源也有着深刻的人文背景。从其艺术经历来看,艺术家的安迪·沃霍尔实际上是由那个天才的设计师蜕变过来,1952年(24岁)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并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奠定了他的作品的商业化与时尚性倾向。1954年安迪·沃霍尔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1956年和1957年他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就奖和最高成就奖。20世纪的60年代,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为表现题材来反映美国现代社会的文化、政治与生活现状,将美钞、罐头、垃圾、明星、化妆品、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一步一步地摧毁了传统艺术观念中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从安迪·沃霍尔五十年代带有强烈女性气质的作品《唇》、《香水瓶及口红》、《女性的脸》与花样百出的《高跟鞋》可以看出,设计师出身的安迪·沃霍尔对于时尚的本质具有天生的敏感性,然而,这种天生的艺术嗅觉与艺术家本人性别认同的模糊性不无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时期的安迪·沃霍尔有着近乎窥淫狂症的私生活行径,对同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长期沉迷于描绘男性的裸,尤其强调下半身,在私密处尤下功夫,他计划编一本《阴茎书》(CockBook)。安迪·沃霍尔不仅描绘女性优美的高跟鞋,还经常要求别人脱下鞋子画脚,他觉得脚是性感的代表,曾先后完成了几百张关于男性裸体与脚的图绘。后者结集成《脚的书》(FootBook),前者一直到他去世后,才由安迪·沃霍尔美术馆出版了《男性裸画》。毋庸置疑,安迪·沃霍尔一生的同性恋慕心理是促使他具有关注时尚与媒体的本能,对男性身体的迷恋会催化其对女性日用商品的恋物癖与时尚关注。 安迪·沃霍尔本人并不讳言自己的性别取向与成为女性的渴慕,他说:“对于那些花上一辈子时间试图成为女孩子的男孩,我感到深深着迷,因为他们得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双倍的时间——才能除去那些泄露机密的男性特征,并吸取所有的女性特征。”5]确实,安迪·沃霍尔后来复制的梦露照片与他电影及节目里频频转换性别权利和控制的关系,展示了女性的社会化形象,同时也表现了男性的幻想,而正是这种幻想才在作品里构建出这样那样的女性性感的物欲形象。 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的摇滚歌星们蓄着长发,不修边幅,他们影响了发式、时装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而他们偶尔的反叛态度则助长了社会性的反抗情绪,就如当时鲍勃·迪伦所声称的那样:“这就是处于变化中的时代”,或者说变化就“像风一样吹来”。这些对于一举成名的安迪·沃霍尔来说,也造就了一种艺术家的认同感,从此他的灵感之源势不可竭,他所涉猎的时尚符号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符号性,进而成为可以多重解读、极为复杂的文化文本。无论是司空见惯的金宝牌汤罐头、香蕉,还是经典偶像玛丽莲·梦露、迈克尔·杰克逊,形成了一股席卷一时的波普主义艺术运动,同性恋成为一种身份卷标,连同摇滚音乐、披头士、招贴艺术和吸毒场面,作为青年亚文化和地下文化的表征,获得了某种生存权利,鼓励了反文化性的叛逆以及对新时尚、行为和态度的占用,波普成了青年一代追求新艺术和新生活、反抗艺术权威和社会规范、进入艺术市场的方式。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安迪·沃霍尔的性别困惑与时尚认同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交错的权利运作力量,他通过时尚和传播转化为一种意义的编码与译码活动,要求时尚的追逐者必须有理解时尚符号意义的能力,进而使受众能够欣赏其附载的艺术趣味。正如皮埃尔·布尔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e41fa387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