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库 第26课 胡适论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一) 精博兼顾。胡适认为:“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要求学习者做到既精又博,精博兼顾。胡适首先论述了“精”。他认为,读书学习要“精”,就必须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真观看、阅读,“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不放过”。为何在读书学习时要如此认真去看呢?胡适解释说:“书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细认字,就不必读书。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口到”就是要求学习者要一宇一句地去念,最好能熟读。他说:“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我们现在虽不提倡背书,但有几类的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诗歌,如精采的文章,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读此外的书,虽不须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来,中国书如此,外国书更要如此。”“心到”即读书时要用心思考。不过,“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面的设备及思想的方法的帮助。”在读书时可以借助宇典、辞典、参考书等工具书,来帮助学习者去思考与理解所读内容。“手到”就是“要劳动劳动你的贵手。读书单靠眼到,口到,心到,还不够的;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边读书,边动手标点、分段、查字典、做笔记,这 样就可帮助学习者将书中的东西变为自己的知识。只要做到“四到”,就能使读书学习做到“精”。其次又论述了“博”。他说:“什么书都要读,就是博。古人说:‘开卷有益’,我也主张这个意思,所以说读书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胡适要求学习者在精读、精学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博览群书。通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扩大知识面,使之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去精读一书就会理解的容易、理解的深刻。“博”有利于“精”,“博”是为“精”打基础,为“精”创造条件的。他引用程颇的话来说明此理:“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为九层之台,须大做脚始得。”胡适反对只精不博的“孤拐”和只博不精的“薄纸”。他认为“孤拐”“孤单可怜”,“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他用金字塔来形象地比喻在广博基础上专精的学者,既高大又稳固。这样的学者,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为了勉励青年学子,胡适作诗日:“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行中求知”。胡适说:“这种哲学也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学说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他说的‘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这种哲学也可以说是蒋梦麟先生和我的老师杜威先生的实验主义的教育哲学。”确实,胡适所讲的“行中求知”学习法继承了孙中山的提法,借鉴了杜威的观点,采取中西杂蹂的思维方式去阐发了该方法。他解释说:“‘行中求知’,就是从工作中学习,从学习中工作。”又说:“你们的工作就是学习,就是求知识,就是学习活的知识,活的技能,就是增加生活的能力”。他特别推崇颜元的实学。他说,“真的知识必须从动手实习做得来,因为他注重动,实做实习,所以他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3583fda0116c175e0e48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