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观课反思 宝民小学——钟巧凤 《我是什么》 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堂课是低年级的语文课,要上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因此,在上课时,我要求自己的语言、教姿、教态应该是亲切、活泼、富有亲和力。我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导入新课:利用猜谜语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件动画展示朗读,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我是什么?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读为本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充分朗读课文后,让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读,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在拓展联系中让学生说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水的变化。整堂课学生的朗读基本落到实处,朗读效果较好,做到了流利、有感情。 不足之处: 1 尽管是低年级的课,也还可以放开一些,让学生质疑问难。 2 老师的声音还可以大一点,也不会破坏亲切的基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e1622bb4daa58da0114a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