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书信的力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教育随笔:书信的力量 教育随笔:书信的力量 我的教育故事不惊天动地,它很平凡,我的教育故事不引人入胜,它很普通,也许每个班主任都做过,也经历过,但对于我们班的这个孩子来说,恰恰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我们彼此都满意的结果,那就是我们师生融洽,我有教师的幸福感,学生有学生的成就感。每日在学校里有快乐存在。 我班有个小丛同学喜爱文学,崇尚传统文化,目光尖锐,总能发现身边人的问题,总爱抱怨各种制度的不公平不完善。在军训体会中流露,在月考作文中体现。我感觉相对于大多数我们的学生来说,小丛同学有思想,但偏颇,有理想,但没勇气,有见解,但没有意志。看不惯很多事情,总是抱怨。见不得别人有错,却对自己从不严格要求,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不佳。所以我三番五次的提出要求和沟通,他都是微微笑,不回应,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半学期来,终日上课无精打采,昏昏睡。屡次失败甚至激发了我放弃的念头。 后来我反思既然我的方法不奏效,肯定我也是有问题的,我让自己慢慢静下来找到了教育入口,我想既然他喜欢写作来发泄,为什么我不加以利用呢我们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可以用笔头交流,建立沟通。因此我想了个每周交流的好方法。对他的书信的力量周记我尤其要重点看,重点批阅。 当他写到:“我喜欢历史,我想知道前任为何失败为何成功,圣人如何做事。这个寒假我感想很多,没事就坐着思考,思考自己,思考身边的人,我知道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上化学课的时候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思绪全在别的事上,但绝不是游戏之类的,我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可能是自己看书太多但不够觉悟。有些事严格要求自己,有时候太松懈!在学校总是想睡,讨厌听一些东西,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有伟大的理想,但缺少刻苦的精神。” 我说道:“你能昔时贤文,集韵增广,多闻多见,正如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可读书不悟,读书不正己,如同读书不进书,读书且无书。愿你做君子,愿你做圣人,知己为小人而为之,愚也。希望我们能达成共识,希望看到一个用坚持,勇敢,奋斗来书写青春的小丛!” 在《变形计》观后感中他写道:“是老师教的多,还是家长教的多,有的家长还在醉生梦死的酒桌上,麻将桌上,他们能教出来正常的孩子么身教胜于言传!您讲台下的学生没有胡斌坏,但日后走向社会就说不准了,社会四周很诱惑,没有信仰的人,信仰自己,自己就是贪婪。”我是这样回复的:“你分析得很深刻,我不希望你大谈社会,大谈外界,多分析分析自己,多矫正矫正自己,多用一件事的正能量鼓励鼓励自己,因为说太多想太多,不去引以为鉴而为之是无意义的,你说呢” 每一次书信往来,我悄悄观察小丛同学都会有默默地阅读,静静的思考,慢慢的改变。 2 还记得最后一次,他这么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你感觉平稳的时候,别人已经在狂奔。因为他的狂奔是为了超越你。想把事情往后放放时,你已经快失败了,有些事不需要去想,应该立刻去做。写作业越推,越不想写,别想!去做!意识决定行动,应该敢于批评自己,修身永远是第一位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可否认,99%的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总把火焰引向别人身上。一场考试的结束是下场考试的开始!我没有时间再纠结,我应该狂奔,为了自己说过的话,为了原谅自己的人,想要成功必须忘我,短短两年半,我为何不能奋斗,奋斗不需要理由,人活不是为自己,懒惰的人是为自己。”我是这样回复的“我愿见证你的成长,也愿陪你成长,我愿用我一双明目看你如何成为行动的伟人,因为我深信你能行。你有如此智慧,如此想法我很欣慰,愿你用奋斗谱写青春的智慧”。小丛正在进步中,之后的日子里,我又主动给过小丛同学书信:“老师看到你的进步,谢谢你,谢谢你的努力带给我教师的幸福感,今日雨后虽晦,我有我的学生,我心阳光,我心温暖。”看到我的话,他露出了腼腆真实的笑容。小丛动力十足,正在努力中。即便是他以前最讨厌的物理课、数学课他都能认真对待,每一道题都要执着的研究。任课老师都对他的进步表示惊讶。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是人类精神的伊甸园,教人求真、向善、寻美;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促学生立志、养德、成才。班主任是学生人生航向的引导者,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涵育者,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是学生知识文化的传输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班主任,只有拥有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才能让学生做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有益于社会的,充满正能量的快乐的社会一份子。在管理方法中班主任如果放弃了育"人"的责任,也就消解了教育的本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在高中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魏书生老师说:“因为它是艺术,艺术就像花朵一样。世界不能只有一朵花,一朵花绝不是艺术,而应该有多种形式的花。教育应该是各种形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好局面。”我认为不同的花,不同的培育。感谢小丛的进步,让我懂得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成熟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工作更要懂得因材施教,应该以理为主,以管为辅。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a08b1f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