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 1. 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2. 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特点。 3. 关注自身心灵健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1.教学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课时 2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讲课要点分析: 一、作者介绍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2.课文提出人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哪三间小屋? 明确: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盛放我们的事业、安放我们的自身。 三、深入分析 1. 第一间精神小屋可以存放哪些情感?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该怎么做?为什么?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都存放其中。 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使希望永恒在前。因为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否则,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立。 2. 第二间小屋为何要用来盛放我们的事业?怎样才能使这间小屋坚固优雅? 明确:我们将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漫长的时光。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当这件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时,就能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规划着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3. 为什么我们自身还需要一间独立的小屋? 明确:要给自己的思维留下道路;给自己的发现留有空间。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 人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四、主旨归纳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五、写作特色 1. 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热切诚恳,娓娓道来,如叙如诉,纯洁的露水,蓬勃的白桦,端庄的麦穗,舒缓而磅礴的河流,浸润着对她人生的深沉思索,透露出她对人生的大智大慧的感悟”。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完成下列语言积累,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明确: ①关于“爱和恨”的比喻: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 ②关于“事业”的比喻: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③关于“自身”的比喻: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六、课堂讨论 1.毕淑敏在文中指出:“精神的小屋,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爱一行,干一行” 和“干一行,爱一行”,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 ①“爱一行,干一行”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保持激情,发挥最大的潜力。很多时候迫于现实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结果不能坚持下去,一切有要从头开始。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才是明智的。 ②“干一行,爱一行”者说: 态度决定成败!在目前就业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大家的选择机会并不多,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端正态度好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对这份工作的兴趣。 2.说说你想给自己建立什么样的精神小屋呢? 七、课堂作业 仿写句子: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我们可以不___________,但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不___________,但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不___________,但我们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85c6bffad6195f302ba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