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论盗》原文及翻译 太宗论盗 原文 上①(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⑦请重法以禁止,上哂②(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③顾廉耻耳。朕当去⑧奢省费,轻⑨徭④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⑩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太平),路不拾遗,外户⑥(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司马光《资治通鉴》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 ⑷安用重法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 ⑵商旅野宿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1)有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2.(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3.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一、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的措施: 1)原文语句: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现代言语:应当去掉奢华,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老百姓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不用再使用严厉的刑法了! 二、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三、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四、 “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课文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课文中:外户而不闭。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饿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释义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哂:讥笑 不暇:顾不上。 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海内升平:古人认为中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中国境内为海内。升平,太平。 外户: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户,门。 或:有人。 去:去掉 轻:减轻 安:怎么能,何必 切:逼迫 路不拾遗:路人不捡别人掉落的东西 商旅野宿: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论:议论 为:作为 .故:所以,因此 启示 劝导或阻止人们不去做坏事和不利于他人的事,不能一昧的“堵”,有时“疏”所达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作为官员或统治者,我们要学会体谅人民,理解他们的难处,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与安定。 对于犯错误的人,不能单一的惩罚,同时也要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内而外的改变他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e5d813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