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管理的本土味道(一) 就资本主义而言,它的实际面貌其实远非“千人一面”。例如日本和美国虽然都提倡资本主义,日本人却将神道的宗旨掺进其生意经里面;再如新加坡也和美国一样实行资本主义,可是这个城市国家严格主张由政客作主,采取儒家“自谦”和“一国兴仁”的办法。 韦伯把资本主义分为掠夺型资本主义、社会遗弃型资本主义、传统型资本主义与合理资本主义四种,他认为同时具备资本主义理性精神与物质质料的“合理资本主义”只能出现在西方,至于东方社会的资本主义,虽然具备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条件,却没有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的这番话蛮有道理。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几百年前发生的,他们对于所谓的以人为本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正如泡菜坛中萝卜白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那样,每一种管理文化其实都有它自己特殊的节奏。 管理的引进一方面当然要贯通,另一方面也需要融会。在中国儒、道、佛教传统文化的长期统治下,基督教清教徒那种“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的观点在这里恐怕未必能得到普遍认同,未必能成为一种大众心态。 因此我觉得人们在将管理目光纷纷投向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重新审视祖先留给我们的管理遗产似有必要。 许倬云教授在其《从历史看领导》中刻意挑选荀子、韩非子师徒两人来为中国式管理提出理论构架,认为当代中国人对古书很陌生,事实上传统中有很多独到之处,西方实难望其项背。例如古代中国在财务、人事管理上有一套独特的制度,英国的文官制度还是十七世纪由新加坡间接向中国学的,德国的文官制度则是向英国学的。又如汉朝的国宪由贾谊、董仲舒两个人所擘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采用选举辟召制度,各郡人口每满二十万人,一年要推荐一名郎官到中央任职。汉朝就是靠读书人来稳定江山,这也是中国文明之处,其以知识德行举才,比我们现在的选举还文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f9aa7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