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问题——帕菲特与海德格尔

时间:2023-03-23 23:29: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The Problem of Personal Identity:Parfit and Heidegger



作者:朱清华[1]

作者机构:[1]首都师范大学哲学 出版物刊名:世界哲学 页码:99-107 年卷期:2019 4 主题词:自我;实体;主体;存在追求



摘要:洛克认为通过记忆将伴随经验的自我意识连缀起来,就构成了自我同一性。帕菲特对洛克的标准加以修正,形成了经验论自我同一性的高级版本。他进一步消解自我的重要性,而以一种经验论的“关系R”取代,认为由此可以在道德上摆脱自我的囚笼。在反对实体性的自我观念这一点上,海德格尔跟帕菲特一致,但是他并不同意知觉体验能够提供出自我,更不认同无自我理论。他用柏拉图的“木马喻”表明,恰恰先有自我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知觉和认识。虽然在存在论层面上的自我被海德格尔描述为在去存在或追求存在中构建起来的关系网络,但自我并不丧失其实存,本真的自我是存在的真理的本现之所。海德格尔同帕菲特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的分歧,展示出现象学同心智哲学的争执和对话的可能角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277011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