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3 15:04: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下面是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1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情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后应用探索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实践探索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猜想。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初,想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应用新知解决了问题。这样,向学生渗透“猜想---验证‘ 的数学思想,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 二、给学生一个“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耐模仿和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书学者们课程,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试验。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动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改变了一教师讲解、师范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学习的喜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商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生活知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我们所学得只是最重要应用于生活实际。为了体现“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教学中,


我设计了买冰淇淋、奥运火炬、“神五”等与圆锥体积有关的问题,使得数学题生活化、趣味化。课后,又设置了在边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料里笑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教室里放置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使得课堂知识回归生活,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而变得更精彩。

教学反思2

“实践出真知”,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的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也是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注重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感悟特深刻。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后,学生在实际运用公式时容易出错误的地方还是和往届一样,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遗漏。

怎样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时时记住那个容易被人遗忘的三分之一呢?我这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提出猜测--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到操场上去装沙子,到水池边去装水,看几个圆锥的体积才能把圆柱装满。在我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没有牵着学生走,只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猜想圆锥体积方法的情境,让学生在猜测中找到验证的方法,并且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3

这一节失败的课让我反思了很多,除了总结和练习,还找到了很多不足之处均待提高。

1.课堂提问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如:“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测量这个圆锥的体积?”问题提出后,我仅停顿了2秒,没有学生举手我就接着说“我们解决一个未知问题通常会把它转化为已知问题,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转化为我们原来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说完这句话,我就意识到,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说一说方法,如果学生说不出,我再说这些话,学生可能会给我很多惊喜。 2.实验结束后,你想说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5c81a7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