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并会默写“滟”“霰”“砧”“碣”等字,能准确说出作者的姓氏、朝代及简要的诗风。 2、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3、理解诗的意义,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实验班可把这点归为目标) 教学课时:两课时(实验班也可以一课时) 教学方法:知人论世、明理咏情(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把握诗歌感情进而以情境之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不乏爱恨情愁,也有寄托悲欢离合,展示给我们,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旅程。所以中国的月亮象征意义丰富。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的明月,心中会有无限的遐想——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在这人才辈出的唐代,有一位诗人——张若虚,他的一首诗被无数人所迷恋——《春江花月夜》(板书)介绍时可用《春江花月夜 纯音乐》做背景音乐。 二、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具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 ”。玄宗开元时尚在人世。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答案:吴中四士、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看课文认真听,教师播放配乐朗诵课件。(如有学生提出图片上“春江潮水连海平”中的“海”写成了“江”。老师应予以鼓励其敏锐的观察力。) 2、字音辨识 滟滟( )霰( )汀( )砧( )碣石( )潇湘( )( ) 3、词语释义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但见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徊 无限路 4、结合注释,翻译下列句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代表回答) (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5)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5、结合全诗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1-16)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第二层(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小结: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下面我们分别从“景”和“情”两方面来研究这首诗。 四、赏析诗歌 (一) 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1、教师范读 2、提问: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自主回答,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答案。 明确: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初升。板书:月升 3、欣赏阅读,看谁读得棒。教师评价。 4、学生齐读。 5、试背诵前八句,教师检查背诵。 (二)理:哲理思考 1、过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起到过渡作用。(教师引导) 2、齐读。 3、提问: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一齐答) 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讲解: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 4、学生竞读。教师评价。 5、背诵这节。教师检查背诵。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高悬。板书:月悬 过渡:提问: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学生回答) 明确: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依然是过渡句。 (三)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 1、提问: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 2、提问:“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鉴赏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学生讨论,自主回答) 明确: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3、齐读。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西斜,落下。板书:月斜 月落 五、总结 1、提问: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明确:月。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实验班必做;普通班看情况而定) 六、当堂检测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7b14db767f5acfa0c7cd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