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贵阳市民族中学 张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置身诗境,赏析本诗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了解和把握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是在哪个朝代?(生答,唐朝)那么你们认为唐朝写诗写得最好的是谁?(生答,李白等)很好,看来同学们对中国诗的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老师认为谁是唐诗第一还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一生只留下了两首诗,而其中一首被清末王闿运评价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也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位诗人是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梦回唐朝,试看张若虚携《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PPT展示标题) 作者介绍,了解诗风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他在诗风上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1 聆听诵读,初识春江 学生听教师朗诵《春江花月夜》,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听范读梳理出诗歌选用的意象,并点明核心意象。 参考答案:全诗所选用的意象有春江、花、月、夜、芳甸、扁舟、明月楼、鸿雁、鱼龙等,全诗围绕月下之景做文章,月是诗歌的核心意象,是连接诗歌众多意象的纽带。 2、根据诗歌内容找出诗歌写景、说理、抒情的诗句。 参考答案:写景诗句,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说理诗句,从“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抒情诗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请根据诗歌意象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月下之景,归纳意境特点,并交流,展示。 参考答案: 春潮来袭,江水浩淼;远远望去,海天相接处,洪波涌起,其势锐不可当。汹涌浪滔中一轮明月喷薄而出,乘着清风冉冉升起。明月将清辉洒在万顷春波上,水面流光跃金,此刻,我已溶化在这月华骀荡的梦里,不愿苏醒。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潮涨,江海难分,明月冉冉,华光万里的图景。营造了一个深沉、寥廓、朦胧、静谧、空灵的意境。 2、诗人借月下春江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永恒的月亮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B.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遐思冥想,生发了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人类个体生命虽短,而人类整体血脉绵长,人生代代无穷与年年相似之江月共存。这反映了诗人达观知命的精神境界。 3、请描述诗歌景、情、理的关系,并概括这三者关系的特点。 答案预设: 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营造一个深沉、寥廓、朦胧、静谧、空灵的意境,抒发了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并由月亮生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景、情、理完美融合,浑然天成。 诵读全诗,回味春江 学生诵读全诗,感受全诗。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042dbda300a6c30d229f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