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古诗文教学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古诗文教学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摘 要:自“部编本”语文教材全面推行以来,古诗文教学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在古诗文教学中巧妙应用微课,尤其是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做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在《观沧海》和《陋室铭》的教学中,巧妙切入,削弱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畏葸感,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认同感、获得感,有利于学生更加个性化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深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 古诗文 课堂导入 自“部编本”语文教材全面推行以来,古诗文教学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课文的选编来看,仅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入选的古诗文就达到了一百二十五篇,约占教材总篇目的52.5%,表面上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大量增加,实际上则是对传统的回归,对正道的坚守,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 笔者在古诗文教学中巧妙应用微课,尤其是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做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以《观沧海》和《陋室铭》为例,作以分析。 一、在《观沧海》导入环节中的应用与实践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作者借景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是作者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集中体现。 在制作《观沧海》的微课时,我首先模仿常见的游戏界面,用“皮影客”动画软件制作了曹操破柳城、登碣石山的经过。在动画解说中,以游戏背景设置的形式融入了写作背景: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曹操决定倾巢而出,远征占据辽西的“三郡乌桓”,将躲藏在此的袁绍残部斩草除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数月之后,乌桓都城柳城被破,曹操大获全胜,得胜而归。乌桓之战,让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又近了一步。当班师途经碣石山时,曹操登山观海,有感而发,留下了千古名篇《观沧海》。 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惊心动魄的故事设定,刀光剑影的声音效果,加之色1 彩丰富的二维画面,立刻把学生带入曹操金戈铁马称雄一世的时代。这种穿越式的学习情境,有极强的带入感,学生学习兴趣普遍高涨,对古诗文学习的畏葸感也明显削弱。学生不仅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了写作背景等知识,感受到了曹操建功立业、胸怀天下的雄心伟志和宽广胸襟,而且学习态度比平时更加主动、积极。 二、在《陋室铭》导入环节中的应用与实践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心宽不怕房屋窄,德馨岂觉陋室寒?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昂扬乐观,愈挫愈勇。综观刘禹锡的人生经历,这份豪情自始至终从未改变。 因此,在《陋室铭》的微课教学中,我先从喜闻乐见的快闪入手,制作了《他的人生有点嗨》为题的快闪,通过字幕快闪概括“他”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设置悬念。字幕内容如下: —他,学霸,皇帝身边大红人,三十岁左右,国家宣传部长、外交部长、教育部长、文化部长。 —他,耿直boy,搞大事情,永贞革新,打击宦官,抑制藩镇,持续一百多天后失败,被贬官。 —他,打不死的小强,二十三年,被排挤,被打击,被流放,绝不低头,绝不认输,豪情万丈。 然后,在学生的惊疑之中,向学生抛出本节课教学内容—“他,就是诗豪刘禹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禹锡的内心世界,品他虽贬官二十三年,但豪情直冲云霄;看他如何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之后,我从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鹤”的形象出发制作画面:一支毛笔宕开历史烟云,在悠扬空灵的竹笛声中,一只仙鹤悠然飞过重峦叠嶂,直穿云霄,在历代文人墨客寄情的清莲、幽竹中,闪现出陋室一角,并出示课题,以上导入总用时不超过1分30秒。 这种接地气的快闪形式和大量的“流行语”,使学生在视觉冲击与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中充满疑问与好奇,迫切地想去了解刘禹锡其人、其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更加个性化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深义。“鹤”的意象则拓展了刘禹锡的豪情与胸怀,暗含了古代文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为后2 期的文本解读埋下伏笔。 三、反思 在导入环节中应用微课,只是微课服务于语文教学中很小一部分。但是,巧妙地找到不同文本的切入点,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之于常规的导入,不仅在形式上更加新奇、丰富、有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构建合理的阅读意境,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 当然,在应用中有存在一些难题。一是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要求高。动画视频制作不是常见的PPT和录屏软件所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擅长综合使用各种音视频软件,甚至涉及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比如在制作《观沧海》时,我就综合运用到了快剪辑、皮影客、AVS等软件。二是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高,课前准备要充分。针对不同的写作背景和诗文重难点,结合学情,恰如其分地找到切入点。把一篇诗文放到作者人生经历和个性性格形成的大格局中去解读,放到历史洪流和文学史中去解读。适当运用“群文阅读”的理念,形成完整而开放的探究窗口,引导学生生成更加丰富、更加深远的体悟。 总之,微课在导入环节的应用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只有在应用和实践中不断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才能使古诗文教学从被动的教学走向主动的学习,从表面的理解走向深刻的感悟,从形式的狂欢走向实质的积淀。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837fe8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