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体传播视角浅析电影《浪潮》的集体狂热

时间:2023-05-05 17:2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群体传播视角浅析电影《浪潮》的集体狂

作者:杜娅娅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0

摘要:根据传播学视角下的群体传播知识及电影《浪潮》剧情,揭露群体传播中群体狂徒其背后狂热的原因。从狂热的过程来分析以浪潮为代表的群体传播过程中群体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群体规范、群体目标、群体感情及归属意识。在群体传播中的压力因素以及心理机制中的群体模仿、感染和匿名性心理。

关键词:乌合之众;群体意识;群体压力;集合行为;群体心理

电影《浪潮》又译《白恤暴潮》,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讲述了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一所高中的骇人事件。在一次活动周的课堂上,老师文格尔先生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西斯专政的恐怖,与学生们共同参与一场名为浪潮的活动,此浪潮集团在短短五天时间从成立到壮大,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局面。这场浩劫使我们深刻意识到集体无意识形态下的灾难性狂热异常惊骇。 一、群体意识的觉醒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庞认为,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1]浪潮这一临时集合的乌合之众里,教师文格尔也正是利用此来逐步进行他的实验,把一群在自由世界长大的学生变成了自己的狂热信徒,这一切都离不开群体意识的形成。

首先,树立起强大的、自主的群体意识离不开群体规范的约束。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无论是班级的小群体还是国家及地区的大集体,群体规范深刻影响成员的个人行为,进而加深群体传播的效果。《浪潮》中,赖纳老师建立了一系列群体规范:座次重新洗牌、称呼赖纳为文格尔先生、发表观点须举手起立等。学生们开始热爱这个组织,群体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随后,群体意识再次强化,群体符号化逐步形成。在班级的讨论中,活动确立了名称、标志、服饰、手势等。群体目标深刻烙印在每个成员心上。所有人发挥各自所长,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浪潮席卷全社会。成员们在整个学校乃至社会进行宣传,如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成员。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而这种极为激烈的情感促动,使得原本独立的个人形成了一个同质化意识的群体。狂热分子软脚虾蒂姆甚至甘冒生命危险,爬到大厦顶端喷涂巨型浪潮标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群体感情和归属意识极度强化,群体意识达到顶峰。巨大的归属意识让所有人为之倾力,群体目标在一夜之间得以实现。在群体内部,软脚虾蒂姆从一个渴望被关注却没有朋友的懦弱男孩逐步成为感受到浪潮温暖的被保护的核心骨干,因吓跑混混而被肯定的勇者。出生在单亲家庭同样渴望被关注的马尔科、渴望平等的丽萨等等,这些拥有共同心理的成员在浪潮中获得归属感,集体内部产生达到通力合作的高度黏合性。直到结尾,这场反法西斯的认知活动偏离了本意而走向极端。正如迈克尔·甘布尔所说,尽管一般来说达成一致说一个群体所追求的特征之一,但是如果走到极端,那么它也变得毫无功用甚至具有毁灭性。”[2] 二、群体压力的助推

回首人类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就存在首领,其他人就像温顺的羊群,没有羊头就会不知所措,就像俗语中擒贼先擒王一样,羊群效应即是如此。

片中的老师文格尔是至高无上的代名词,领袖发挥着左右大众的巨大影响力,学生们自然就沦为了羊群。因此引发的从众心理或者沉默的螺旋现象则不言而喻。

浪潮集体在确立了标志、手势、服装后,大多数成员出于群体压力下的趋同心理,其行为保持高度一致性,唯一没有穿浪潮制服的卡罗被班级孤立,举手发言被老师忽略,连深爱的男朋友马尔科也指责她自私。集体无意识替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服从集体也就意味着默认一部分自主选择权的丧失。浪潮成员们各自心怀对社会的不满,却在集体中一统心志、失去个性。

三、心理机制的约束

群体传播活动受心理因素的制约——群体模仿、群体感染、匿名性心理等。埃里克·弗在《狂热分子——群体运动圣经》一书中定义忠实信徒为具有狂热信仰,随时准备好为一件神圣伟业牺牲的人。”[3]以宣布浪潮结束这一叙事段落为例,浪潮集团的集合行为均印证了以上理论。

根据塔尔德的模仿理论,突发事件的集合行为中,人们本能地保持与大部分人步调一致的做法,模仿他人的行为以求保护。而勒庞提出的感染理论中,随着激情程度的增加,情绪互相渗透和感染,逐渐丧失个人的理智判断,做出更为疯狂的行为。当马尔科幡然醒悟想要停止浪潮时却被看作集团的叛徒,其他人怒不可遏,一人高呼杀之而云集响应。那些深受群体感染的狂热分子,处于匿名地位,责任被分散,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所幸在文格尔宣布结束浪潮时停止了狂暴行为。 四、结语

普罗大众不孤立不封闭地在现实环境生产和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参与社会化活动。以蒂姆之死为代表的狂热者下场,正是集体无意识行为下非理智行为的揭示。因为无意识,所以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个人的独立意志在浪潮中淹没。个体越弱小,就越需要强大的指引,越需要权威去维护。

这也启迪着我们,群体的力量不容小觑。《乌合之众》在解释群体重要性时说,我们要进入的时代,是一个群体的时代[4]群体传播的规律性一旦被恶性利用,将是对个人社会化活动极大的干扰和约束,甚至带来不可磨灭的负面效果。愿,吞噬生命和灵魂的浪潮不再,世界和平。 参考文献:

[1][4]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 [2][]特里·K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有效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c6d4d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