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不可囫囵吞枣

时间:2023-03-13 06:00: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教学不可囫囵吞枣

摘要:阅读教学必须从精读细品入手,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形成语文思维,养成精读细品文本语言的习惯,读出语文,而非粗枝大叶、囫囵吞枣。回归文本领略语文之美,多种方法咀嚼语文之妙,精彩自由运用语文之要。 关键词:文本 品味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必须从精读细品入手,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形成语文思维,养成精读细品文本语言的习惯,读出语文。而非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文本字句尚未了然于心就开始随意发挥,甚至大胆创造,这不是刀阔斧,更不是才华横溢,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反而是毒药一剂,且中毒之后终生难愈。

一、先观 回归文本领略语文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比较多地倾向于文学语言,它存在于诗歌、散文、记叙文、童话、寓言等体裁的课文中。这种语言,借助于想象、暗示、回忆,使语言活动起来,增强弹性,使意义得到圆满的表达。语言里的意、情、境及其表达方法所产生的美,在其不可言传的意境中,在其只可意会的模糊里,空灵而显现张力,引发学生理性的思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文尾对一对宿鸟的描写——“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李时珍夜宿古寺》结尾处对古寺周围山中环境的描写——“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黄鹤楼送别》对长江的描写——“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所有这些,都必须回归文本,对文本这颗的读解,其意、其情、其境及其表达方法才会有可能在读者的眼里、心里显现,才会有可能被读者感悟和理解。 二、再品,多种方法咀嚼语文之妙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自主品悟课文中的语言。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达成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内化。品味语言是解读一切文本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去品那颗语文。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咀嚼语文妙呢?

1.诵读感悟。诵读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诵读,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的妙处,形成语感,而语感恰恰是我们品味语言最有利的法宝。品味语言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响起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大声的诵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而不是匆匆忙忙地去完成教学任务。

2.比较推敲。这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对文本内容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换一换等方法给文章设置一个参照物,从而让学生明白文本语言的精妙。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设计这样教学片段:

读一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从此,小海伦与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黑暗和沉寂。 2)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不能喊,也不能倾诉。

这样的设计,运用删除对比的品读形式,引导学生品析了有声有色之于隔绝无边无际之于黑暗死一般之于沉寂,以及沉寂之于静寂意思与情感。感悟到有这些词的具体描写与无这些词的概括叙述,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程度,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小海伦那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之后的不幸而又充满苦难的人生。这种比较揣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好地明白文章的主旨。

3.心灵融入。对语言的品味,不管形式如何多样,最终还要由感性回到对文本理性的思考与解读上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品味语言时要最终让学生的心灵融合到文本中来。而这更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慢慢去体味,这是一个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过程。

三、再吐 精彩自由运用语文之要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和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目标就是为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过程中自由运用语言、精彩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素材可写,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学生要想精彩自由运用语言、文字,还是要多看,多品,在语文实践中领悟到方法,并不断训练,形成自己的能力,自觉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如《番茄太阳》等故事性强的文本中有些文章的某一场面、某一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适机穿插说话练习,再让学生将所说写下来。这种形式的小练笔,既是对课文的深入研究,又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作文的基本训练,学生觉得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写作热情高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5a03f3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