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

时间:2022-04-18 15:06:4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目的: 1.掌握《诗经》的文学常识及其“现实主义”的风格(知识目标)。 2.体会诗歌的浅显、生动的语言和理解双关的修辞手法(能力目标)。 3.掌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一、 导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 自古以来,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诗经》中便有了许多关于爱情的记载,以上两句都选自《诗经》。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另中一首爱情诗,看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的爱情是如何的。

二、 《诗经》基础知识。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先河。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指铺陈叙事。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4.《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就体例分类而言;赋、比、兴,就表现手法而言。 三、 正音,指导朗读节奏,听录音,朗诵全诗:

2.节奏: “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诗经》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3.听录音,注意感受朗诵的节奏感。 4.全班朗诵全诗,注意节奏的把握。 四、 分析各节的内容,板书。

1分析诗歌思想内容:这是东周时期的民歌。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我”的口吻来写,生动地描绘了他和女子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



1


情,整篇诗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1)第一章:青年之急(教师示范,在分析中解决疑难字词)

首章交待了人物、地点和事件。开头用“静女其姝”描写女子,表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了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下面“俟我于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男子依约而至,到了会面地点,却不见那女子,“爱而不见”这句是写那女子见男子,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相会的小伙子 ,他想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来的呢,还是阴睛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的呢?于是非常着急不安,禁不往“搔首踟蹰”起来。这里是说,急得那个男子抓耳挠腮,转来转去,不知所措。“搔首踟蹰”,可以说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当时那个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同时,也借以写出了那个男子对所爱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的程度。

2)第二章:青年之恋(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开始写他们会面后的情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诗中写当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把应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地把一支小草作为礼物送到男子面前。“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辞。“说泽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的草,又指赠草的人。这里写女子把一支小草作为馈赠。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给对方这固然是了传情,而我们从这位调皮的姑娘看,大约也正如“爱而不见”一样,有试他逗他的意思,也就是看看会引起对方什么反应。而男子接过小草以后,就说,这支小草光彩美丽极了,喜爱得不得了。这里写这个男子早已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示自己的深情。他表面上在夸小草,实际在夸送他礼物的人。

3)第三章:青年之诚(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是说女子是把从牧场带回来的一支荑草赠给一男子,所赠给他的这支荑草,实在美得出奇。其夸赞的语气比“彤管有炜”更进了一步。“匪女之所美,美人之贻”,这两句是说,并不是这支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的,所以,也就觉得它愈加美丽了。 五、 总结全诗:

这首小诗,把民间男女相约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逼真、生动。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刻画出人物性格,即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憨厚痴情的男子的形象。总之,这首恋歌写出了两千多年前男女之间的纯洁的爱情。

(备注: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四、《氓》与《静女》比较 1 思想感情

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为复杂,初始她怀着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现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 2 艺术特点



2


两首诗也写得十分动人形象。如,同时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静》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而《氓》中的姑娘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抑制不住的眼泪泄露了深埋心底的爱情。再入,写女子给男子的馈赠,《静》写恋爱时节赠的是浪漫的茅草,《氓》写结婚,带上的是整车的嫁妆,准确的写出了民间习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 朱熹观点: 《氓》,此淫妇为人所弃。 《静》,此淫奔期会之诗也。 3、从内容上看 相同点:

1、都描写爱情和婚姻 2、都是四言诗

不同点: 《卫风•氓》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由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生活经历,《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4、从表现手法上看 相同点: 都采用了赋 不同点:

①、《卫风•氓》在125章采用了赋,34章采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邶风•静女》则主要采用了赋这一手法。 ②《卫风•氓》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灰心意冷“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字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体会、感受《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并通过《静女》的学习,体会了《诗经》赋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针、双关的修辞方法。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b27504e87101f69e3195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