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时间:2023-02-23 16:3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随笔

——12化学师范班 董永志

从洪战辉中我们学习到“从感动中出发,在路上就会遇到庆典”教育的幸福使洪战辉寻求到了生命的支点,激励他不断前进。洪战辉如此,众亦亦然。每个人都可以在教育中寻找到幸福,在学习中寻求一个支点,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支撑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进步。这也是我想说的:每个都是一份精彩,每个人都是一份传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主角。因此,每个人都有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与义务。

当然,我不想做一个空谈教育改良的人,对于眼前教育实况全然不知,只是读了几本他人写的书,先在自己心中拟定一个理想的社会,然后再拟定一些理想的教师。于是,信手涂鸦说:教育要怎么办,怎样办?这样只能满足那些只图玩念的学生的知识欲望而已。

因此,就通读了《教坛古今》(安徽)想从中窥探一下中国教育史发展的概况。“不看不知道,看了真被它吓了一大跳”。但凡国力昌盛之时就是中国教育腾飞之际,反之,若教育荒废则国力衰微。一清为例,清朝之前中国的教育方法虽然陈旧,但尚有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朱熹的顿悟法,强调致知,力行;实践是学习的手法也是目的,使中国在世界上尚有天朝上国之称。方法很好,但学习的内容却千篇一律。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是士大夫教育,所谓学而优则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这也就限制了中国学生的思想与视野。才有了清末的中国近代屈辱史。那是不是就说中国现代教育就很好呢?观之“文革时期”国基础教育事业元气大伤,严重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理健康成长,近期,高校“校长推荐制度”权利下放则校风不正,严重破坏了高校的招生信誉。使教育走向造成各条战线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耽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为有陶老先生做的最好,他将教育还给乡村人民,把现在瘫痪的城市教育散布为乡村生机盎然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老先生的“生教育在中国的各所大学和不分高中都已经实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对于大多数高中,初中,小学,对于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时期却缺乏一个引领思想,传统的教育方法陈旧,不善启发,一味灌输,同时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学习自然科学,致使中国的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之所以会迅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因为在清末民初,中国儒学思想尚在延续,在接触西方自然科学之后则全面发展。然而当今之势,自科学高度发展而中华传统儒学思想皆被遗弃造成道德沦丧之事,频频发生。古之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既要重视西方之学更要重视圣贤礼仪的熏陶,决不可顾此失彼,要“进德,修业”“实事求是”教育就应该这样,顺着学生生长的原理,使他在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得到适合他的发展,永远记住教师是为社会,为学生,来做教育事业的,教育当用实验的态度来求方法的创新,并没有一种理想的人可以为教育想做些什么?因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以德为先,以识为辅。教育自然人。

人大多以圣贤高不可攀感到自卑,于是不肯进步,但是圣贤与常人的天赋是一样的,既然一样常人又怎能不以圣贤为理想去努力呢?朱子孝悌父母,埋头书籍,勤奋攻读,生活的磨砺,培养了他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古圣先贤的垂询则使他有着匡时济世的远大抱负,志行高洁,卓尔不群。他感到要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从文化教育入手,开启人们的智识逐步实行德育和人格教育。方可有益于社会进步。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

古之有主敬为要,名节为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观今日之中国少年,学


问不求实用,虽有新式教科书,先进仪器设备,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实用能力”较之传统教育只是“杀人用枪与用刀的不同罢了”“以国为家之才不多也”所以,我想说“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将教育推广到生活中,社会即学校的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幸福教育将陪你一直走下去,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幸福的渴望,当你在生活中找到那个支点时,你将会为此而不断努力,奋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认为自己会被击倒,你就会被击倒。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勇气,你就不会有勇气。如果你想得到幸福,可你认为自己不会得到。那么你就一定的不到。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全部在那颗心上,人生的幸福并不永远属于那些较强壮的人或优秀的人,可迟早属于那个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幸福并为此不懈努力的人。幸福教育伴你同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4642e402d276a200292e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