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批评的常用手段 社会历史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具体阐释。 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时,社会历史批评通常都从内容出发来评判作品的价值。 对抒情性作品,主要分析的是与现实相关的情感表达,对叙述作品,则主要通过人物形象和环境的分析来揭示主题及思想意义。 .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作者的生平际遇对作品的产生有直接影响,作者往往在作品中熔铸了他的生活经历和他对生活的理解以及他所意识到的使命感。 通过对作者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创作及其社会理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研究,将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其一是把握作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 首先要注意作家所处的社会政治条件对作家的制约,以便于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探讨作家的创作动机。 其次作家批评还应注意到作家生活的艺术环境及文学思潮对其创作的作用。 其二是通过作品本身去发掘作者的风格和个性。 批评家通过作者对题材的选择、对人物的爱憎及结构布局等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追求。 对作家的评价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因此对作家的研究首先要尽可能详尽地掌握作家的生活经历。 其次,对作家的研究还应重视作家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发展的历史材料,这些显示作家人生十字路口的材料将是作家研究中的关键的部分。 第三,对作家的研究还应注意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 这方面的材料将表明作家的艺术追求和具体创作过程中的个性特征,成为了解和研究作家创作道路和具体作品的有力证据。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作家的创作谈未必能真实地说明作品情况,这或是由于作家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或是有意讳饰。 因此,对于作家的创作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做具体细致的分析,切不可盲从或轻信。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其基本特征是相关的,主要表现在:其一,由于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注重对作家生平际遇的研究,因而相对忽略了文学作品的独立价值、它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它的形式因素。 由此导致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特性研究不够。 其二,由于社会历史批评赋予了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而使文学作品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的自主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社会历史批评的这些缺憾在一定程度上为庸俗社会学提供了可乘之机。 庸俗社会学的鼻祖是前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和拉普派。 他们习惯从政治观念出发来评判文学作品,用阶级分析代替艺术分析,政治标准成了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正常的文学批评变成了政治斗争。 文化因素的渗入使社会历史批评得以深化。 它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一方面把文学活动、文学现象作为人类的或民族的文化系统中的组成因素来考察,另一方面又对文学现象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做全面的、整体的观照。 这种批评方法一方面分析作家、作品、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一方面揭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文化构成,阐释其文化意义。 可以说,文化与社会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文化的内涵较之社会、历史的内涵更为丰富,更具有纵深感。 它不是把文学作品仅仅作为一定社会的反映或时代的产物,而是当做人类经验的一部分。 它超越了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更大的自由。 从文化学角度观照文学,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文学进行整体观照。 不仅全面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22838e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