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对待数学教学决不能盲目求快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每人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但是因为每个教师的认识和做法不尽相同,所以最终效果也会不完全一样。有的教师“以慢求快”,稳扎稳打,得到了“快”的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教师“以快求快”,学生囫囵吞枣,理解的不透彻,还要重新讲解,结果事倍功半。所以,教学领域的快与慢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有和教材的科学体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适应,三者协调、和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次教学实践表明,有些地方是万万快不得的。 一、 讲课前请慢一点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自己把课讲好,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学好。上课一开始,环顾全班,示意学生坐正、坐直,将目光投向教师和黑板,做好听课的准备。这样,讲课虽然慢了几秒钟,但是营造了全班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们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课,其收益绝非抢先几秒钟讲课所可得。相反,如果上课铃声刚刚停止,教师就急匆匆地去讲课,置学生的松散于不顾,如此日复一日,成为习惯,就算老师讲的再好,可学生根本就没听,教学效果真的难以预料。所以,上课刚开始那几秒钟的安排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二、 老师应该慢下来 教师靠语言传授知识,学生靠接受并加工处理老师的语言信息或书中的信息而获取知识。在这一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使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作为数学教学语言,节奏一般要慢些,每个音要吐得准、吐得实,保证有很高的清晰度,以便学生能听清。同时,语言中要有一些停顿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接受和思考。 三、 慢慢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为了反馈信息,促进思考,课堂提问是常见的。面对问题,同学们一般都要做一番思考,且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所以,老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做好启发诱导的准备。同学们能对答如流的情况是较少的,教师不应该有过高的要求。相反,当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后,全班同学或独立思考,或激烈讨论,或查阅课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讨论和互相启发,就会有人给出正确的回答,或者教师给以引导,把问题作若干次转化,直到最后圆满解决问题。这时,同学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成功、自信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问题刚提出来立即让学生回答,一个答不出来就立即换人,回答稍有偏离就以自己的思路强拉硬扭,那养问题的解决是快些,但学生却失去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 检查问题时放慢速度 解题时必须以题目为依据,综合运用题目中的条件推出结论。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就是要有审的态度,要抓好一些重点字、词、句。咬文嚼字的弄清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不得遗漏和曲解。对于不同的题目往往还有不同的侧重与方法。比如,应用题的文字叙述比较长,有时一遍读下来印象不深,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再读一遍。如果以为例题是胸中的“成竹”,把审题过程视为形势,匆匆读过就着手计算、证明,那么任凭怎样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在思维上也免不了掉队甚至脱轨,而且,这给学生作出了坏的榜样。 五、 慢慢解释概念 数学概念是建立法则、定理的基础,也是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许多错误和毛病常常与“概念不清”有关,为了把概念讲清、讲活,是学生能理解、能表达、能应用,常常需要采用“欲进则退”的策略。先把概念讲授的起点退回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上去,而后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使学生看到概念形成的过程,再在这个基础上强化本质属性,注意概念间的区分,加强概念的直接应用,使其得以巩固。相反,如果就概念讲概念,过早的过渡到法则和运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失去生机,概念不清的麻烦必将随时显现。 六、 新知识进步得更慢 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教材的体系,把知识分解到每节课,在每节课里又要按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步一步去教。如何分析,如何列式,每一步要达到什么目标,最后又如何让学生对新知形成一个知识整体,这些都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如果讲解时遇到难点集中时,就要设法分散难点。如果认为教材内容难以分段,或看不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不愿费时分开来讲,或对铺垫、渗透的内容重视不够,最后只能盲目推进,囫囵吞枣,其后果必定是欲速则不达。 总之,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数学教学的速度。有时候,你应该冷静下来,慢慢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a4910cbe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