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洛 猴子实验

时间:2023-01-22 20:29: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及同类隔离开。一些小猴子与母猴分开喂养后,虽然身体上没有什么疾病,可行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同时,观察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如果把绒布拿走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这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哈洛的研究给了我们有意义的启示。

代母养育实验 基本实验

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婴猴在遭到威胁时紧紧抱住绒布代母)

代母养育实验中幼猴挂靠在绒布代母上吸取铁丝代母的奶水 后续实验

哈洛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于是,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实验结论

1 / 3






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

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育儿启示: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哈洛等人的研究发现给了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它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亲人的依恋。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对大一些的孩子也应如此。

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面具实验

哈洛猜测,脸是爱的另外一个变数。他命令他的助手做一个逼真的猴面具,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但是,面具在完工之前,猴宝宝就已经诞生了,所以哈洛把猴宝宝与一个脸部没有任何特征的绒布代母关在一起。猴宝宝爱上了无脸代母,吻它,轻轻地咬它。但当逼真的猴面具做好之后,小猴子一看见这张脸就吓得连声惊叫,并躲到笼子的一角,全身哆嗦。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d16103f3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