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之法

时间:2022-04-10 16:14: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教学之法

摘要: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其重要意义,探讨古诗教学策略是本文重点。

关键词:想象意境;循序渐进;故事韵味;故事为妙

古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我们学习古诗,就是要将这种被集中、凝练化的语言具体化,所谓具体化,我想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诗的意境重组,将诗人的感情再现,让诗歌掺入读者的思想。了解这些,那么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就应有条理、有步骤地去解析古诗,领会诗中蕴含的意思。 一、启发学生想象意境

古诗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想象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把省略的语气补充起来,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例如,在教《山行》这首诗时,可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然后让学生去描绘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接着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再在画上画出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之后,在学生吟诗作画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天是萧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人多是吟诵着悲凉的诗句,但杜牧描绘的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 二、启发学生领略古诗韵味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三、启发学生品味古诗微妙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凝炼跳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成为望诗的原因。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1.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寒山一词的理解。,那寒山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2.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3.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中儿童天真好客,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慨叹,笑中有泪。因此古诗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切不可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四、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习古诗也是一样,掌握一种行之有效地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受用一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很难总结出来一条非常有效地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方法该怎样教呢?因此,当学生对古诗的感性学习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我及时引导他们对前面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小结,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学习技能的意识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古诗方法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刚才是怎样一步步学习的,同时强调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其次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示要点,由学生读,以强化对学习方法的意识。最后告诉学生这种古诗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在学习其他古诗时使用,并且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和自己平时的学习经验来赏读王维的另外一首送别诗《山中送别》。因此,学生付出较少的努力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相当重要。

一首古诗,之所以被人们代代所传诵,是因为它饱含着诗人无限的情感。一


个经典,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华。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仅仅靠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等到他们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后,也许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中的深刻内涵。因此,鼓励学生用一生的时间去解读每一首古诗也是必要的。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失时机地推出最佳教学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f5b46e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