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时间:2022-11-01 09:0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有较大影响的、艺术个性十分光鲜的诗人,他的诗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很大,早期作品以精细地表现个人寂寞与感伤情绪见长,他的成名之作《雨巷》就是这类内容上颓伤、境界和格调都不高的抒情诗。但是,语言的音乐美,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一个新纪元,受到当时《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的奖掖,戴望舒也因此而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抗日战争爆发,戴望舒在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在爱国热忱的鼓舞下,他编发了许多歌颂抗日的诗歌,同时也翻译了《西班牙抗战谣曲》,以唤起民众,日军占领香港后,戴望舒被捕入狱。在阴沉滋润的土牢中,倍受折磨,得了危机的哮喘病,但他却举起诗笔,写了《狱中题壁》等诗篇。《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样写于狱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的诗的基调,从绸缪趋向昂扬,从朦胧走向明朗。

全诗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漠的土地领起,展开丰盛的想象,心中填塞对黑暗的忧愤和对光明的追求向往。在烟云、炮火、灰烬和泥血之中,诗人触摸着家乡的湖堤、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感到的却是凉爽,荒疏和寂寞,诗的后半部,诗人笔锋陡转,向着那辽远的一角,抒发了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心爱之情。那里填塞了温暖、光明和蓬勃的生机,那里是爱和一切期望之所在,是永恒的中国之所在。

这首诗格调高昂,感情酷热,一气呵成。诗中荡涤了衰颓绸缪的情绪,在悲哀中迸发出热闹的赞颂、乐天的憧憬,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剧烈的爱国情怀。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5fef34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