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论文 论羌族舞蹈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与发扬 论羌族舞蹈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同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环境,导致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形态、民族文化和民俗民风迥异,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羌族,便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羌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除了通过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欢庆节日外,还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灵庇护以及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一个舞种的风格特色、节奏韵律与该舞种所在地域的民俗环境与民族风貌密不可分。从羌族的舞蹈风格来看,可分为三种舞蹈类型:祭祀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娱乐性舞蹈,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消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迎送宾客之舞)等①。羌族舞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并伴以呼喊声、踏地声等,没有严格的舞姿规定,且队形变换也较自由,但舞蹈动作的基本律动大体一致。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民族生活中仍然遗存着伴随羌族历史进程而形成的乐舞习俗和技艺,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但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舞蹈中依然遗留着诸多原始文化的痕迹。 一、羌族舞蹈的动态特点及其面临的困境 流行于岷江上游的羌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可大体归为两点:第一,以身体侧面顺顶跨和左右拧身的轴向转动为动式,再配合以胯部为主要动力带动身体的方向变化。胯部向身体两侧顺边顶出,面朝前方,双腿微微弯曲,两膝相靠,整个舞姿塑造成优美的S形。此类动作多出现在羌族自娱自乐的舞蹈中。第二,以上身倾斜和拧倾为主,这在祭祀性舞蹈中较为常见。羌族舞蹈在动作、步伐组合及音乐节奏方面与藏舞有共同的特点,如屈伸、颤腿、跳跃、拐、胯部的开关、顶跨、肩部的左右转动和双脚的交替点踏等。此外,羌舞中顺边同行舞蹈风格的形成,是受到了其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因为所居高原山路崎岖,道路狭窄,往来背着货物穿行的羌民在通行时不自觉地以侧身横向行走以减少相互退让的时间,久而久之,这一来源于生活中的顺边同行元素便逐渐被当地人吸收进舞蹈动作中,从而形成了一顺边的肢体动作,几经演变又凝炼成整个羌族舞蹈的主要律动特征。此外,羌族舞蹈中所采用的音乐旋律简单、优美,舞蹈动作虽多重复,但每首曲子搭配舞步的开始与结束都有固定的程式,中间部分允许舞者自由变换,也允许参与的群众即兴发挥。 羌族人民习惯以锅庄作为文化生活的娱乐活动,以能歌善舞的优势将自娱、祈福、娱神舞蹈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通过羌族各种节日活动和庆典集会,以载歌载舞的表现方式将羌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留下去。但由于羌族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羌族舞蹈。随着族中长者的相继去世,大量本应继承羌族历史文化的年轻人或因不愿从事农耕劳动而离开故土,或选择word格式论文 到娱乐场所从事功利性质的羌族舞蹈展演,从而使羌族舞蹈面临失传的危险。一些地方政府虽以传承和发扬羌族文化为口号,但其主要目的却在于吸引游客,从而扩大旅游受益。显而易见,上述种种对羌舞的传承并无太大益处。512大地震后,羌族文化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失传危机,虽然现在很多舞蹈比赛中也会出现有关羌族舞蹈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由于推广空间本身存在局限性,大大制约了它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使历史悠久的羌族舞蹈得以传承,可以从中小学基础舞蹈教学入手,通过提炼具有羌族风格的舞蹈元素,将之融入中小学舞蹈训练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鉴赏力,同时也有利于羌舞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 二、羌舞元素在中小学基础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羌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歌舞里蕴含着古老久远的韵律特征。如何将羌舞的独特风格提炼出来,将其运用于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如何通过教授羌舞提升学生身体的灵活度和协调性,并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羌舞的兴趣? 笔者认为,首先应把民间流传的各种羌舞形式加以归类整理,从中选出适合中小学舞蹈基础教学的羌族民间舞蹈元素,将这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特征,并符合中小学生生理构造,适用于练习的舞蹈动作加以运用,使学生通过练习,尽可能把握羌族舞蹈的基本动律和舞蹈风格,以及在律动中掌握该舞种的基本体态特征。比如,羌族中无论祭祀性还是娱乐性的舞蹈中往往都会出现以胯部扭动为基础的舞蹈动作,那么可以将胯部训练作为训练重点,将其编排到羌舞教材中。由于胯部转动是羌舞中一个比较典型且十分重要的动作之一,以胯部训练为支撑点,待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一动作要领后,便可进一步随着胯部转动的幅度和速度变化延伸出更为多样的舞姿,进而开拓出更加丰富的肢体训练模式。长此以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音乐表现力,还能通过不同的组合训练使学生认识并准确掌握羌舞的基本动律、体态特征、节奏特点以及舞种风格。 其次,针对中小学舞蹈教学现状,将传统羌族舞蹈中的主干动作挖掘后重新整理,编写成羌族舞蹈基础训练教材,最终建构起规范、合理的羌族舞蹈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羌族舞蹈推广。需再次强调的是,基础性舞蹈教学所涉及的教材内容需要通过筛选、加工和优化,提炼的舞蹈元素也必须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条件。从最早的传统民间舞蹈训练的代表性教学到民间舞蹈根元素入手,提取主元素动作训练的羌族舞蹈教材重新建构以后,不仅将羌族舞蹈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加工提炼,更与中小学舞蹈基础教学紧密联系,形成元素动作短句组合片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把握住羌族舞蹈的基本动律和舞蹈风格,以及在律动中掌握该舞种的基本体态特征。 三、重构教学理念,推进羌舞发展 在舞蹈的普及和教学中,中小学的舞蹈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将古老而传统的羌族舞蹈带入中小学舞蹈基础训练课堂加以推广和普及,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但在推广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转换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突出羌族舞蹈基础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以及创新性,循序渐进地推进羌族舞蹈教学。 要使学生在学习羌族舞蹈的过程中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外,羌舞教学内容自身也需要具备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如羌族舞蹈中的萨朗便属于自娱性很强的一类舞蹈,舞者以腿部轻快的跳跃,身体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7f51e9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