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优秀的绵羊》(4)英式教育VS德式教育

时间:2022-07-08 04:2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秀的绵羊》(4)英式教育VS德式教育

哈佛学院前院长哈里·R·路易斯说,现在法学院已经忘记它们对大学生现在的成长所承担的更大的教育责任是帮助他们寻找自我,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找到的愿景。事实上,大学生已经不能证明自己的教育到底提供了什么本质。

美国高等教育源自两个美国服务体系:小姑娘以培养女孩子的道德品质的英式高等教育;以学术研究为方向的德式欧式高等教育。美教育体系的进化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法国式教育向德式教育转变

英式教育体系,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古巴发展起来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因人的高尚。但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这样的育人目的被抛弃。被后来的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德式教育所取代,学校格外注重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学校慢慢变成了培养专业人才的市辖县建制镇,与此同时,全国性的专业协会和出现组织工作出现,不同等级的专业职业资格也专业领域随之出现。与刻苦钻研专业人才不同的“博雅教育”逐渐淡出历史,而博雅教育是纯粹一种通识教育,它起源于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和天文学),是一种更加广泛教育教育体系。而课程的博雅教育大多数须要通过辅修课程的方式进入大学生的视野。 第二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影响

而且作者认为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将专业型和博雅教育融合在一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在上个世纪冷战时期,在军事科技多个领域方面上演竞争,尤其是太空领域,因此美国政府向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本金,这样让教授在科研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而在真正的教学工作上投入更少,虽说导致了教授并不重视教学,而更在乎科研。虽然名校对外的都是培养学生的思路能力,但是实际上却是让学生往商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教授和学生也悄然建立了一种默


契,学生尽量少学习,教授以做学术研究为荣,因为教学对教授的个人职业影响是有限的,而科研成果更有说服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多年,美国高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491979年美国高校数量摸4倍,大学体育教师的数量也翻了3倍。但是当80年代人口红利逐渐衰退后,当地政府开始减少大学的投入,学校面对现实学生减少,资金减少的两难局面。学校的的运作模式开始技术升级为消费者驱动的市场模式。高效开始疏远市场,在市场高效的激励下,高校追求理论知识传导业务知识的高效性,但为了节约成本,引入了一大批兼职和临时的教学人员来代替授课工作,导致教育质量直线下降。 第三阶段:商业化下的父子学生和学校父子关系

为了进一步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学校学校的大部分博雅教育甚至被完全取消,为追求短期利益,学校开始重视商用性科学技术研究,高校也开始商业化运作,建立品牌、占领市场份额、获取财富。在这种背景下,放开了国际性招生和办学,在新加坡、中国、土耳其和巴西等地搭建分校区开始全球招生。

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也日渐功利,学生投入大量人力和自身实力财力以提高SAT成绩,学校为了排名而费尽脑汁。这种商业化运作的结果就是学校把自己当成服务者,而学生是消费者,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需求和供应的市场化关系。一个例子是,学生的消费者心态下让,认为教授给指出高分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如果学生的通过率不高,则会影响学校的商业排名。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短期消费需求,牺牲了学生的长期利益,这种做法当然违规了教育的初衷。 在市场化改革的驱动下,圣索弗朗代兰县学校更不愿意去培养过多的探索者,比如思想家、诗人、教师和非营利组织工作者等。因为这样高效需要更多的成本去培养学生的利他主义、创造力、知性思维以及反犹主义等。

学校作为商业性监管机构,并不会引导学生如何重复利用自己价值的教育资源去创造好的社会价值,价值观念学校默认了社会的资产


价值取向是:物质的成功等于人品、尊严和幸福。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价值观是:重视收入,淡化职业的个人商业价值体现。

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其,作者曾经无数次听到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他们身上有一种强烈的饥渴感,他们想了解生命更大方向和意义,希望大学借此机会能够关心他们作为人的成长融资需求,其次才是专业培养,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希望越大,落差也将越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c5219a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