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教学

时间:2022-10-14 14:04: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题单元式教学”初探

一、什么是“主题单元式教学”

所谓“主题单元教学”“事实上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见《人民教育20051516期合刊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的文章《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

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是以单元能力训练重点为中心编写教材,以单元训练重点为中心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这种单元中的课文还是围绕某项思想教育选编的,这就形成了思想教育语文基本功训练结合的单元。

主题单元不同于这种知识和思想教育为中心的训练组单元,它以文化主题为为核心设计的。单元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突破了过去的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编排体系,只要学生读了,他都会从受到不同同程度的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以文化主题为单元的教材。我们五年级的本次教研——主题单元式教学,就是立足于这种主题开展的教学研究我们试图从单元整体入手,突破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逐词逐段的分析理解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从整体着眼于学生的能力训练,通过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补充多篇阅读材料来拓宽主题认识,丰富课内阅读,从而起到“举三反一”的作用。

二、实施“主题单元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系统论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目标的设计上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我们不应当把语文教学支解成一个个孤立的部分,而应把它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整地来影响一个人。

进行“主题单元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2、建构主义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韦特墨认为,人们的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各种映像的组合。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一个整体,不可分解为感觉元素。任何一个整体都具有其特定的内在结构。学习就是通过认知重组把握这种结构。

根据这个心理学理论,现代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他们认为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进行“主题单元式教学”,能够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我们在以上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主题单元式教学”,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单元式”,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a2d966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0.html